undefined
  • 李文跃瓷上“丝绸之路”

       作为当代陶瓷人李文跃有自己的艺术观点和责任与担当,他认为瓷画艺术作品应该表现时代精神,再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李文跃确定了从厚重的中华历史题材领域寻找创作的主题从事瓷画艺术创作方向,从此他画中作品的人物主题不仅仅是婴戏、孩童、美女麻姑、八仙人物故事,作品创作完成了从直观浅说的吉祥寓意表现到创作表现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主题瓷画创作表现的跨越。[ 详细 ]

  • 曹春生:点亮一座城市的眼睛

      在一间雕塑教研室里,曹教授戴着眼镜,穿着一件白色的棉麻衬衫,衣着朴素,一幅随和可亲的长者形象。他正在指导学生依照模特进行人物胸像泥塑写生,当他对一个高个子男学生的头像提出修改意见时,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拿出手机里的雕像图片进行说明,曹教授仔细地听他讲完之后,觉得学生很有个性,他在赞扬学生的同时,强调了泥塑写生不能被写生对象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凭自己的感觉去主观处理写生对象的造型,不然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他微笑着把自己的看法讲诉给学生们听,并用泥土和雕塑刀修改泥塑部分细节……[ 详细 ]

  • 陈敏个人简介

      陈敏,男,1962年生,江西余江人,江西工艺美术馆副馆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教授级工艺美术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大师联盟秘书长,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江西省第六届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江西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委,江西省工艺美术专家库成员。[ 详细 ]

  • 景德镇陶瓷大师—— 俞军

      俞军从师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秦锡麟教授门下,从事陶艺创作二十多年,刻苦学钻研陶瓷技艺,擅长现代民间青花釉裹红和红率彩锦瓷创作的研究,对现代陶艺具有独特的创意。其灵感来自大自然的感受,又从佛家和禅意中提炼升华,在高温窑变和综合装饰上别出匠心,独具一格。他的作品不吵闹浮夸,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他的高温釉下窑变的《佛光》系列陶瓷作品,让人从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一种似如敦煌壁画般蕴含着高古、苍茫;历史发展斑驳曲折的迟涩,历史积淀的厚重感;佛陀的博大、慈悲;诸多感觉喷涌而出……这些都用陶瓷语言娓娓道来,与观赏者在作一种心与心的沟通互动。[ 详细 ]

  • 传承的使命 艺术的光辉

      自90年代开始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以来,陆涛为家族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光大,1994年,陆涛首次赴香港参加“陆氏家族艺术陶瓷作品展”; 2003年在香港再次参加“陆氏家族陶瓷艺术作品展”;2012年参加“陆氏家族师生珠海陶瓷作品展”。陆涛自90年代进入专业陶瓷艺术创作领域之后,分别在1999年、2001年、2002年、2005年、2010年五次在香港举办个人陶瓷艺术作品展,成为景德镇在香港地区举办个人艺术展出最多的陶瓷艺术家。[ 详细 ]

  • 周思中博士的学术与艺术

       周思中认为:一个人童年的生活环境和深刻记忆会影响他日后的人生轨迹。比如在周思中出生之地赣江和鄱阳湖的交汇处,天光与水色交汇,烟波浩渺与大片稻田、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无论是春天野地一望无际的红花草的芳香,还是夏日炎炎下的荷花吐放,秋天的奇云满天、风吹起伏的野菊花,冬天的漫天无垠的白雪,都给他的童年留下一道美丽的记忆,塑造了一个学人对宇宙本体的无穷追问、一个诗人对真善美的敏感细腻、一个画家对于形式与美感的天然联系。[ 详细 ]

  • 吴天麟:搜尽奇峰打草稿 胸有丘壑笔有神

      吴天麟自幼就喜欢绘画,小时候家住美丽的莲花塘,那里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一颦一笑都能在其笔下呈现。他15岁那年便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学习,并有幸师从王锡良大师。他深得王老师的教导,坚持从素描学起,锻炼造型能力,并深深领悟到“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的道理,要多写生,要搜尽奇峰打草稿。此后不久,吴天麟进入了新华瓷厂美研室。俗话说书画同源,景德镇著名陶瓷美术家、“珠山八友”成员之一、程意亭的弟子张景寿先生让吴天麟先从书法入手,后练国画,打下了扎实的书画基本功。[ 详细 ]

  • 曾亚林: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从小就颇有天赋的曾亚林16岁便能临摹白雪石4米长的国画《漓江新春》,他先后师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姚永康先生、著名传统瓷雕家陈梦龙先生,学习传统雕塑,与最传统的工艺打交道。1980年参加工作后,逐渐开始接触陶瓷;在1993年进入市陶瓷研究所后,由陶瓷雕塑设计转变为陶瓷绘画。他幸运的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先生,并赴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深造。从瓷泥到最后的作品烧制成型,他皆能独立完成,在陶瓷艺术界的艺术家中,实属不多见。 [ 详细 ]

  • 孙清华:传承的使命 艺术的光辉

      孙清华的陶瓷堆雕艺术作品主要以山水画作为创作题材,在他看来,堆雕艺术不同于其他陶瓷绘画艺术,它同时囊括了绘画与雕塑的语言,在创作中必须兼顾两者的平衡,使整个作品既具有中国文人画的画意,又有雕塑的立体语言作为建构多重审美的支撑。而表现山水画的意境更需要创作者在自由的创作与表现技能之间存有一种清醒的把控意识,中国的山水画最能表现一个人内在开合有度的情怀,而用一种精雕细琢的雕塑语言去彰显和铆固一种自由通透的画韵,显得尤为考验一个创作者的耐力与对画面内在气韵的领悟力......[ 详细 ]

  • 品女陶艺家范双梅的别样人生

      范双梅从事青花研究、创作20 多年,造诣深厚,其青花分水“鲜泽明丽,浓淡相宜,层次分明,花卉虫鱼,工笔写意,浑然天成,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特色”,深受广大青花瓷爱好者和收藏家喜爱。她的作品青花粉彩《蝶恋花》入选《辉煌60 年窑景德镇陶瓷成就成果展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并在国家大剧院展出;作品青花斗彩《荷韵》获“2009 辉煌60 年窑景德镇新春美术作品展”银奖。[ 详细 ]

  • 陈军:瓷上花鸟

      陈军喜欢在这个季节去鄱阳湖写生,避开熙攘的人群,带上自己心爱的画笔,暂且把平日的繁忙抛在身后,踏上旅途,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自然之美,感悟生命之美。漫步在鄱阳湖边,聆听鸟儿的天籁之音,看白云悠悠,观湖中游鱼之恬适,赏鸟儿领悟万物的勃勃生机,创作的灵感也随着自然的美而泉涌。[ 详细 ]

  • 朱辉球:领略四时之气象 闵怀百味之陈杂

      艺术一直以灵逸的方式存在着,而艺术家将自己的心性与才情寄托在艺术之中,这便是一种巧妙天合地灵犀相通。而朱辉球更是执着于自己对于艺术的一点灵犀,从而畅快地舒展自己的真空妙有的笔迹和墨彩。朱辉球的作品,古彩和色釉窑变装饰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朱辉球对艺术陶瓷的探寻与塑造,这是一种对艺术的领悟与诠释,也是一种自我艺术语言的水到渠成,更是一种对人生百态的洞若观火。观看朱辉球的作品“春风得意”,便可领略一种生命搏动的大象。这是一种快意人生、策马走径的姿态,让人徒生磅礴大气之情怀。[ 详细 ]

  • 汪洋:艺术没有捷径 全凭作品代言

      于汪洋而言,更善于用作品说话,比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代表作《野趣》,一对鹭鸶,情愫暗涌,淡墨芦苇随风飘摇,青花分水浓淡相宜,空灵的韵味,显露无疑。汪洋是安徽祁门人。他的人生旅程,如同源自家乡的阊江,蜿蜒流淌,奔向瓷都景德镇。尽管生在农家,汪洋自幼爱画。16岁那年,他成为民间艺术家马颂良的关门弟子。在马老的言传身教中,汪洋画技渐进,于山水花鸟初见神韵。[ 详细 ]

  • 李青:燃烧的诗情画意

      李青,江西陶瓷工艺美院陶瓷艺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民进景德镇市副主委,景德镇市政协委员。景德镇珠山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详细 ]

  • 周文辉个人简介

      周文辉 1971年出生于景德镇,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政协委员、景德镇市艺术家交流协会副会长、江西省华商总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光彩事业联合会常务理事、研究生。[ 详细 ]

  • 占春生:用心彩绘胸有成竹 坚持写生的陶艺家

      占老师为人和善友好,60后初年的他,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从小在瓷器街长大,耳濡目染,画爱瓷,打下扎实的绘画基础。他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本科),获艺术学学士学位,是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去年他还参加国家艺术基金首届当代陶瓷绘画高研班学。从艺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到大自然去写生。他说,写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源泉,求新求异不断蜕变的基础。不管走到哪里,占老师随身携带速写本、照相机,画大量速写和记录影像资料,这是他长期的职业惯。他的作品涉猎人物、花卉、山水,题材广泛;他擅长釉上工笔粉彩、釉下青花写意、釉里红等工艺,装饰手法丰富。[ 详细 ]

  • 徐萍艺术小谈

      徐平先生的陶艺造诣得到了当今中国陶艺界及收藏界得广泛认同,其作品被社会名流,文化场馆广泛收藏,更于2007年3月于俄罗斯“中国年”期间,他本人所创作的《清静雅和》茶具系列瓷,由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代表团,以国礼形式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代表着当今中国陶艺界的最高荣誉。其部分作品亦被江西省博物馆典藏,并在《景德镇中青年精英》等书刊、杂志收录了个人风格介绍。[ 详细 ]

  • 熊金荣:纯净秀逸 传神写照

      熊金荣的人物表现形式既尊崇神似,又注重形似。从他的作品中看,其面部都用极细的白描勾线,转折、顿挫、质感都十分讲究,然后施以淡色,把面部骨骼结构和肌肉质感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服饰多以概括的线条,辅以清新淡雅的花饰,使作品既简明扼要,又层次分明。新粉彩瓷瓶《国色佳人》、《清风》《唐宫佳音图》等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处理,线条的运用,表现出他造型理念与线条组织方面的深厚功底以及渲染画面的较高能力。无论形象的整体感,还是色彩的和谐与线条的序列感,都使画面充满韵律,具有律诗般可堪细味的内涵。[ 详细 ]

  • 赏胡达民青花陶瓷艺术

      胡达民这位艺术“稚嫩”的青年魅力何在?这或许是我们想问的。胡达民的艺术简介是这样简述的:胡达民,江西乐平市人,1997年创办工作室“随艺斋”。2002年开始获奖……直至现今。他擅长釉上新彩、粉彩及釉下青花山水兼攻花鸟翎毛。现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等等。胡达民之所以在扬州受到欢迎和热捧,笔者以为主要是他的青花艺术风格淡雅、清新,传统和现代画风完美地结合,使观者耳目一新。加之用青花形式展现,故令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 详细 ]

  • 吕歌:高温颜色釉山水画的艺术情感

      吕歌,1977年出生江西省乐平市,祖籍婺源,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工艺美术家,江西省高级技师(国家一级),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从事陶瓷山水画创作20多年,擅长青花、粉彩、高温颜色釉等装饰的瓷上山水和写生作品。并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艺术大奖赛,曾有发现CCTV中国栏目和江西卫视,各个艺术文化书刊杂志报道。深受广大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青睐,独特与时代接地气的创作演绎着吕歌独有的艺术人生。[ 详细 ]

  • 潘凯声:我和锡良老师的写生之情和缘

      我和锡良老师的真正认识是从与老师的第一次写生开始。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三十日,也是五一节假日。我们一行人在老师带领下爬山越岭来到市南山进行写生。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 是平易亲人,待人诚恳,很健谈。从此,我和王老成了忘年之交,也开始了漫长的写生之路,也是我的艺术人生最大转折点。在王老的交谈中,得知王老从五十年代起接受中央美院几位老师的指点和启发开始了写生之路和对陶瓷艺术的创新。从此老师的艺术也取得了突飞猛进。[ 详细 ]

  • 王璜的艺术

      王璜的作品追求诗意之境,构图每必韵致极佳,不拘瓷板或瓷瓶之形制,松石构图新颖不落窠臼,在陶瓷艺苑可谓独树一帜。作品堪称 ”畅神”之妙品。除意境之外,布局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同时注重表现物象的体量和距离,产生一种游离、灵动的美感。设色清雅,笔力道劲。意境方面,善造雅境,且惜墨如金,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追求形必有意、意味深长的文人画意境。[ 详细 ]

  • 梁小平:摄花鸟之神韵 绘心中之情愫

      他从事陶瓷艺术创作设计工作近40年,具有丰 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及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理论素养。 其作品具有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力,又具有鲜明的现代审美神韵。工笔精美、逼真;写意豪放、传神。表现对象各具情致。其作品诗、书、画融为一体诗情画意、笔走龙蛇,更增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个人魅力。他曾被景德镇市政府评为“讲道理,比贡献”科技竞赛活动先进个人,并当选中共景德镇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他,就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梁小平。[ 详细 ]

  • 施国卿——《清唐英督理御窑图》简介

      施国卿,号诗春游子,“三彩先生”,景德镇市山水陶瓷研究院专职画家,从事陶瓷美术设计与制作四十年。毕业于景德镇学院美术设计专业,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首届陶瓷艺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家,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珠山区八届政协委员,景德镇珠山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协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陶瓷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详细 ]

  • 吴燕:追求艺术之梦

      吴燕是一个不善言谈埋头艺术创作的人。多年来,她一直在追逐她的艺术之梦。在30多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她历尽了雨雪风霜,度过了种种坎坷,但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她都从未动摇过对瓷画事业的挚爱。她的工笔瓷画充盈着温情和爱意,这种反复在作品中出现的对爱的吟唱和赞美,使她获得了心灵的慰籍和宁静。[ 详细 ]

  • 赵世文:传承创新 醉心雪景

      赵世文老师,1967年出生于景德镇,江西临川人,先后毕业于景德镇技工学校陶美专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现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政协景德镇市委员,政协景德镇珠山区委员,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市技工学校客座教授。[ 详细 ]

  • 在笔墨丹青的交融中追梦——汪洲

      汪洲的陶瓷作品将人与陶瓷合二为一,将浪漫与恬静完美表达。无论是从构思意境到笔墨意趣,还是从外在物象到内在情感,无论是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还是从作品的色彩分布,他的作品都以其独具的慧眼和艺术技巧,借助于陶瓷的材质、器型和色彩表现出了他独到的深厚的艺术功底。[ 详细 ]

  • 钟振华:心中有梦 坚定信念

      钟振华出生在鄱阳湖畔一个偏远的渔村,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春天的油菜花黄,夏天的满塘莲香,金黄的秋稻,冬季在冰上捕鱼。这些场景,后来都成了他在艺术创作中的元素和题材。他8岁时迁家至景德镇,被陶瓷艺术深深吸引,从此与瓷结缘。因为初学,作品不被社会认可,也没有名气。钟振华白天到中学去教授美术课,周末到兴趣班兼职。瓷胎成本很高,他晚上到瓷器作坊打工,不计报酬,既解决了生计问题,又提高了绘画水平,靠着不折不挠的勇气和坚定执着的信念一路走下来。[ 详细 ]

  • 付建文:胸中有沟壑 瓷上词入画

      初识傅建文,是因为王锡良陶瓷世家的采访,作为这个世家第4代的继承者之一,他年轻而富朝气,既愿意承袭家族的陶瓷艺术风格,又不排斥向更多元的风格发展,时隔一年再见,悉闻他不但获省高级陶瓷美术师职称,并且刚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市青年岗位能手。在这短短一年时间中,傅建文在陶瓷创作的布局,以及陶瓷作品的内容意味上,有了更深远的思考与见解,他对于画中话、瓷中词的理解,令人不得不感叹,“雏凤清于老凤声”……[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