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一份落款为“江西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纪检委”的红头文件在网上热传。文件称,当前该镇征地拆迁任务繁重,要确保干部吃饱吃好。但该镇近期不少干部却反映机关食堂饭菜放肉少,并举例称,8月8日中午的杏鲍菇炒肉几乎没有吃到肉。遂决定对食堂相关管理人员及厨师等人通报批评并处以罚款。
这个帖子一出现,立即在网络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从网民评论看,显然批评的声音占据压倒性优势。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预料之中,因为在基层干部被污名化、甚至妖魔化―――媒体渲染和公知误导为主因,老百姓普遍仇官的背景下,镇纪委公开为干部吃肉问题发文,其在网络的反映是可想而知。但网络舆论不能代表现实民意,网民意见也不能代表真理。
笔者仔细阅读该文件,发现除了行文和发文不规范外,并没有多不可以指责的地方,尤其是文件的内容,只要不是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不仅无可指责,还是非常值得称道。这个文件起码向人们传达出了这样一些信息:
首先,这个镇的领导在关心干部职工的生活。“群众利益无小事”,在乡镇机关里,一般干部职工就是群众;同时,干部作为“决定性因素”,其积极性的高低,关系镇机关是否和谐、关系全镇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现在值得关注的是一种相反的情况,即一些乡镇主要领导只顾自己有吃有喝有送,不管下属能否吃饱吃好,自己很少吃食堂,就不管食堂伙食。结果食堂办得很差,干部职工怨声载道。因此,让干部职工吃饱吃好,本就是乡镇领导关心干部职工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赣州沙河镇的做法不是过而是功!顺便提一下,国家、省、市、县一些部委局的免费中餐,其“吃饱”的标准、“吃好”的标准,与乡镇食堂不可同日而语。但奇怪的是,县以上机关的免费中餐为什么从来没有人质疑?
其次,这个镇的纪委在履职在做事。沙河镇纪委这个文件在网上晒出后,最受诟病的是“菜里没肉”是否该由镇纪委管?是否该由镇纪委发红头文件?当然,如果机械硬套用《党章》的规定,当然是有越俎代庖之嫌,但网民们忽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乡镇机构设置不同于县以上的机构设置。县以上党政机构实现了科层化设置,并实行科层化管理,即同一级设四套班子,每一套班子里设三至四级的科室,分工很细,人多得打堆。而乡镇无法实行像县以上的科层管理,乡镇也没有几套班子之说,通常人大纪委就一两个人。近一二十年乡镇干部职工招得少出得多,一个乡镇就那么十几二十号人,通常都是一人多岗,一些乡镇行政工作大多是靠事业编制的七站八所的人来做。更重要的是乡镇的事太多,正所谓:“上面分系统,下面当总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所以,乡镇工作不可能像县以上机关划分得很清楚,尤其是发文件,很难做到像县以上那样严格规范,乡镇通常都是奉行实用主义,不管党委文件、政府文件或者纪委文件,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因此,对于乡镇在行文和发文上不规范的做法,大可不必求上纲上线,求全责备,因此,上面的领导和社会舆论应当给予乡镇干部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其三,这个镇的征地拆迁工作很重要。笔者没去过沙河镇,但网上资料显示,章贡区为赣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沙河镇位于章贡区东部,在赣州市城市建设“南移东扩”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这个镇的征地拆迁工作多么繁重。本世纪以来,中国最新一轮的发展靠什么?靠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靠什么?靠土地!土地哪里来?靠乡村干部征地拆迁。由此可见,征地拆迁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过份,乡镇干部所从事的征地拆迁工作,可谓功德无量,这些年来,乡镇干部在征地拆迁中所承受的压力、所做出的牺牲、所受到的委曲、所作出的贡献,用感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一点都不过份。遗憾的是,乡镇干部所做的这些,并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一些媒体记者、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一方面享受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种种好处,一方面对基层干部在征地拆迁中合理合法的做法横加指责,这对基层干部是很不公平的,也是极不道德的。其实,在这方面,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不是那些以“维权卫士”自居所谓专家学者,而是在一线征地拆迁的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他们才是时代的弄潮儿、时代的英雄。
为什么基层干部被污名化、甚至妖魔化?源于乡镇干部在互联网中处于劣势,不善于利用网络,只能任由记者、公知们抹黑。毋庸讳言,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在互联网虚拟世界里,北京等大城市自由派知识分子掌控了知识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他们以启蒙者的身份向网民灌输西方普世价值观。同时,他们又以维权卫士的身份,鼓动一些当事人与政府抗争。时间长了,网络对基层干部工作的批判乃至否定整个基层政府的工作的舆论氛围已然固化。正如一网民在关于这个文件的贴子里评论:“不能苟同作者的观点,纯粹哗众取宠,公务员咋啦,凡事一沾上公务员,就铺天盖地的骂,何必嘛,公务员吃食堂也要自己掏钱的,饭菜被克扣,反应意见是正常的。”
媒体监督不等于媒体审判,基层干部要敢于在舆论场上亮剑,要捍卫作为基层干部的话语权,理直气壮地维护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旗帜鲜明表露自己的立场。对于媒体的负面报道不应采取委曲求全、息事宁人的消极态度,甚至接受媒体强加的污蔑不实之词,否则受影响的不仅领导个人荣誉和当地政府形象,而是在无形中消解整个基层政府的公信力。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