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四十九,问娘何时有,加上母年岁,减去一十九……”5月25日晚,伴随着一段犹若林间山泉般澄澈清亮的《怀胎歌》清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馆的舞台亮了起来,大型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开启了首次公演。

  首演

  震撼亮相惊四座

  当晚,学术报告馆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演出现场掌声不断、好评如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炳军,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元领,中信集团业务协同部总经理苏国新,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文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晓春,省文化厅副巡视员丁跃,以及市领导马玉福、彭业明、李恭进、胡雪梅、欧阳世麟、孙黎明、廖长荣、郑世飘、刘建明、何福洲、蓝赟等与我市部分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共同观看了演出。

李炳军观看演出,并对首演成功表示热烈祝贺。李炳军观看演出,并对首演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客家儿郎》是我市2017年的现代服务业攻坚战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该剧依循生命成长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谋篇布局,通过聚焦“人之初”“人之子”“人之夫”“人之父”所肩负的不同责任和使命,以“天籁之声、人之初、人之子、人之夫、人之父、岁岁年年”六个章节的不同视角,铺展赣南客家人“耕读传家”“敬祖睦宗”的优秀品质,彰显“开拓进取”的内在品质和“兴家报国”的价值取向。聚焦构成客家儿郎独特生命样态的民系传承和生活滋养,勾勒出赣南这方水土的总体气象和品格,昭示出历久弥新的客家精神。

剧照。剧照。

  90分钟的演出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全场掌声不断。演出结束后,李炳军、曾文明、陈晓春等领导和嘉宾走上舞台,与演员一一握手,祝贺演出成功。看到演员满身是汗,李炳军提议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演出人员表示祝贺和感谢。你们辛苦了。

现场掌声不断。现场掌声不断。

  之后,李炳军、曾文明、陈晓春等领导到后台看望慰问了主创团队。李炳军说,这部剧把赣南民俗用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是对传承客家文化的一个贡献,希望不断去推敲打磨,使之成为精品。我市正在发展旅游产业,这些赣南民俗将来可以分一部分一部分、不断展示给大家,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李炳军说,这些艺术家把赣南客家人的风采都展现出来了!我感谢你们,我太爱你们了!

  剧透

  扛鼎力作不简单

  事实上,《客家儿郎》仅在彩排之时,就已经引起了极大反响。不少文艺爱好者惊呼,这部剧不简单!

  主创团队不简单——国内一流

  《客家儿郎》是我市2017年现代服务业攻坚战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倾力支持,创排资金全部由市级财政解决,聘请了杜鸣、刘兴范、刘勇、谭晓洪等一众“来头不小”的全国知名专家作为主创人员。

  该剧从创编、投排到公演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其主创团队的编导、编剧、舞美、音乐、服装设计等均为国内一流专家,曾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奖”。

  总导演谭晓洪,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原馆长,研究员。

  导演刘兴范,深圳市文化馆馆长,一级编导。

  导演刘勇,深圳市文化馆副馆长,一级编导。

  编剧安荣青,深圳市文化馆创作员,一级编剧。

  音乐创作杜鸣,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原团长,一级作曲家。

  舞美设计秦立运,广东省舞台美术研究会副会长,一级舞美设计师。

  灯光设计刘凤恕,广东省歌舞剧院灯光设计师。

  服装设计程钧,中央电视台首席服装设计师,历届春晚的服装设计。

  主创人员多次深入赣州各县(市、区)乡村采风,体验客家人生活,体味客家文化,在采风过程中修改完善剧本,使作品更接地气。在深入采风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学习观摩外地演艺项目先进创作经验,通过反复研讨,完成编本、音乐创作,舞美、服装、灯光、道具等设计。

  该剧演员分为角色演员、舞蹈演员两大类,全部来自市、县精挑细选的优秀专业人才。在全市遴选了90名演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封闭训练,择优选用了60名演员投入排练。通过近半年时间的辛勤排练,公演时该剧选用了56名演员,这些赣南本土演员用精湛鲜活的表演艺术传达剧情,让前去欣赏的市民大饱眼福和耳福。

  演绎内容不简单——客家精神

  《客家儿郎》依循生命成长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谋篇布局,通过聚焦“人之初”“人之子”“人之夫”“人之父”所肩负的不同责任和使命,以“天籁之声、人之初、人之子、人之夫、人之父、岁岁年年”六个章节的不同视角,铺展赣南客家人“耕读传家”“敬祖睦宗”的优秀品质,彰显“开拓进取”的内在品质和“兴家报国”的价值取向。聚焦构成客家儿郎独特生命样态的民系传承和生活滋养,勾勒出赣南这方水土的总体气象和品格,昭示出历久弥新的客家精神。

剧照。剧照。

  《客家儿郎》集中了客家文化的精髓和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来自广东的主创人员深入我市乡村采风、体验、创作十余次,创作的触角始终深扎在赣南客家文化的根脉上,把最能彰显客家男儿精气神的“民间仪式”“地域风俗”集结起来、提纯出来。全剧将传统舞蹈、戏曲、杂技、传统音乐等多种赣南客家“非遗”艺术表现门类、几十种非遗民俗集结一体,演绎了一方地域神采、一脉民族气韵、一腔家国情怀。

  表现形式不简单——民俗音画

  《客家儿郎》以民俗音画的形式展现,是对主体内容以及呈现方式的一种选择性定位。民俗,是主干,该剧舞台艺术中独特的风景;音画,则是渲染主干的墨彩,将原生态的客家民俗,用艺术的方式提纯、渲染、升华,呈现更贴近当代审美取向的绚丽、奇妙和诗情。

  因此,它不是歌舞,不是戏剧,不是晚会,而是一幅聚焦客家风情最美瞬间,由风情衍化情感,由情感透射文化,由文化彰显特色的,铺展在赣南山水间会歌唱、能舞动的梦幻般的风情画卷。

剧照。剧照。

  它有歌有乐有舞。歌,为段落中的华彩,蕴含着客家情韵、透射着赣南特质的经典传唱歌曲。乐,贯通始终的情绪烘托。散发着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质,古朴而悠远,清新而独特。舞,将作为整台演出的“讲述语言”,成为分量最重的主体表现形式,是对赣南风情的立体诠释,是对客家人生活情态的艺术描摹。它以人物的行为细节拨响心弦,以特殊道具的使用渲染情绪,以场面的铺排彰显力量。

  《客家儿郎》是一场贴有独属赣南标识码的,刻着鲜明客家文化品格印记的视觉盛宴。它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浓重的情感含量、有浓烈的心灵震颤,有机贯通了艺术精品的观赏性、公共文化的公益性、驻场演出的独特性、观演关系的互动性,将是赣南人民精神大家园中的一朵奇葩。

  访谈

  激情燃烧创作路

  “《客家儿郎》这个对客家男人的总称,自打进入我们的视野,就使我们对这个汉族民系群体,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刘兴范说,千百年来,客家人的情怀、文化以及丰功伟绩,犹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

  “最后一斗米为你做军粮,最后一尺布为你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有这样的客家母亲,送八个儿子上战场,全部为国捐躯。有这样的客家少女,在新婚之夜,丈夫在军号的号召下星夜集结、日夜兼程,少女一等就是八十年。这就是客家人的儿女衷肠、客家人的家国情怀。这样大义凛然的默默行动,雕刻了壮怀激烈的客家人在中国历史上的不朽篇章。”刘兴范说。

剧照。剧照。

  这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情节,深深触动了主创团队。刘兴范说:“我们想穿越时空和这些历史人物站在一个平行线上去对话,去感受他们鲜活的生命,去感受他们的气息,去感受他们的情怀,去感受他们的爱与恨。可敬的客家先民们的不懈努力和忠肝义胆,值得我们去大书特书。正是由于这些客家儿郎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沧桑巨变。”

  鲜活的历史,生动的故事,激发了他们讴歌客家儿郎的欲望。写什么?怎么写?为了搞清楚这两个问题,主创团队踏上了这片令人崇敬的热土,开始了激情燃烧的创作之旅。

剧照。剧照。

  遍访赣南客家人的生活轨迹之后,浩瀚如宇的历史及事件,一度令他们茫然了。从何处下手?以什么角度切入?如何把握历史的脉络,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塑造客家儿郎的人物形象?以剧的方式?以诗的简洁?整部剧的结构如何搭建?以编年史的叙事方式?以板块式的结构表达?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里顽强的生命意识,孕育了一个生生不息的族群。这条日夜奔流的江河,滋润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千百年来,赣南客家人创造了无数生态文明,也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灿烂文化。这就是具有鲜明文化印记的、具有唯一标识的文化符号——客家民俗。”刘兴范说,他们苦苦寻觅的表达方式遇到了客家民俗,他们终于释怀了。

  “当客家民俗和诗化表达重叠在一个坐标点上,用民俗做底、用情怀叙事,以民俗音画的方式来结构和塑造客家人那壮丽的生活画卷,这就是我们为《客家儿郎》找到的最好的诠释手段。客家人一千年的迁徙历史,注定了我们不能用剧式结构方式,剧式结构的历史背景跨度最长不过百年,而客家千年的历史画卷,我们只能以散点式的结构方式,把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的闪光点,以民俗为依托,以客家儿郎不同年龄段的成长为篇章,结构出了:序、人之初、人之子、人之夫、人之父、尾的结构。”刘兴范介绍。

剧照。剧照。

  《客家儿郎》这部剧,情节不贯穿,人物不贯穿。那连接《客家儿郎》这部剧的主线是什么呢?刘兴范说:“它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是客家人勤劳善良的优秀品德,是客家人登高望远的敞亮胸怀,是客家人爱家卫国的铮铮铁骨。千年传承的客家情怀,正是连接《客家儿郎》从一而终的主线。形式就是内容。这条主轴的确立,使这部剧的情节不贯穿,人物不贯穿,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我们选取了最具地域特色的客家民俗,把人物和情节装在这个民俗的框架内,使人物情感的铺张和情节叙事的展开,在这个最具民俗特色的环境里尽情地宣泄和流淌。”

  来源:赣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