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浑水

  正是因为大师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城区人口仅44万的景德镇变成一座了“大师横行”的城市的同时,也正经历着一个旁人难以理解的“评选时代”。“今年,我是不会参与评选了。”邓希平的口气很坚决。她是景德镇颜色釉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在2012年她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不仅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还多次被当作国礼送给外国政要。然而,在这个大师横行的城市里,她却还不是国家级大师。

  她和任瑞华、黄云鹏曾被景德镇市破格推荐参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但是到省里就被打下来了。“省里评选时,现场表演没有通知我到南昌,就没有分了。理由是认为我没有办法现场表演颜色釉瓷器制作。”另外两位则分别因为其他理由被刷下。

  十几年收藏与推广经验,在业内有着良好口碑的“了了亭”主人陈也君为她鸣不平,这样一位颜色釉的领军人物都不能是大师,还有谁能评上大师。“像这样有实力的老太太,她大抵是不会乐意去疏通关系。至于说颜色釉不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托词,那么龙泉窑、钧窑为什么就有国家级大师出现?”

  在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评选中,90岁的老艺人张景寿也参加了评选。张景寿8岁时就得到景德镇花鸟瓷画名家、“珠山八友”之一的程意亭启蒙,学画、识字,是花鸟画大王。早在1959年,张景寿就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他献礼建国十周年的作品《孔雀牡丹》曾受邀进京参展。现场操作环节,张景寿的画功了得,拿下很高的作品分。但业绩考核方面,张景寿却因为没有国家级馆藏作品,没有公益证书,更没有职称、学历,最终只能落选。“大师评选,应该以作品为主要内容,而现在考虑综合实力和水平。然而,从第六届起,如果是劳模、所长、政协委员可以加分,如果向社会捐赠、多交税可以加分,获了奖、学历高、发表文章等,也可以加分。在100分里,创作所占分值大概是40分。”黄容介绍,尽管他在早些年就被评为省大师,但是他对于省大师评选偏离作品、大师数量泛滥表示十分担忧。

  2001年以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由2001年的第三批19人猛增到2012年的第六批86人。截至目前,根据景德镇艺术陶瓷业内人士的非官方统计,加上在其他省份评上的大师,如今的景德镇,省级以上大师就有300多个。

  大师评选的标准受到多方质疑。甚至大师这一荣誉称号,成为商品可以售卖。一位曾经在陶院授课的老师告诉记者,早些时候,一个在建国瓷厂卖菜的花了5000块,也评上了省级大师。这些年,“大师”这一荣誉称号的行情已经水涨船高。在景德镇,圈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百万买一个省级大师,千万买一个国家级大师”。

  “评选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工艺美术人员的创造热情。”江西省人事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师的评选活动,将有利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弘扬,这才是挖掘陶瓷艺术人才、推动景德镇市陶瓷事业发展的目的。

  诚然,江西也看到了大批量制造大师对于景德镇市场的破坏,江西多家媒体都对大师评选进行过批判。不过,一位近年来在媒体上公开指责大师评选黑幕的艺术家,花了90万评上省大师之后,就再不发声。

  此外,业界对于陶瓷大师评选集中在画师领域也十分忧虑。邓希平指出,当下景德镇围绕传统手工制瓷所形成的产业体系,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所不具备的,它使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产业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她尽管已经70多岁,还是亲自参与瓷器的全程制作。然而由于大师评选的风气使得大家向绘画这一工艺环节积聚,很多年轻人都只学绘画,而原料、配釉、成型、设色、分水、烧成等重要工艺环节后继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