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直播报道:南昌西汉大墓揭开墓主神秘身份
内棺出现玉玺?专家称不可能
南昌新闻网讯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目前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昨日,记者从考古发掘现场了解到,针对内棺的套箱工作已经着手进行,此项工作预计还需要3天时间,本月7日后,内棺将整体打包运往附近的文保房进行提取工作。
工作人员正紧张准备套箱工作
昨日,记者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墓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钢条进行切割,用于加固内棺吊运钢架。在现场,还堆积了一些木板和泡沫材料,这些木板是为内棺做套箱而准备的,而泡沫材料是内棺和套箱之间的填充物,为的是保持内棺运输的稳定性。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信立祥介绍,所谓套箱,就是在内棺和棺床外面套木箱进行整体提取。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制作中,这项工作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这对于内棺开启工作却非常重要,马虎不得,考古人员每一步动作都要异常小心,尽量避免对内棺有所损伤。“因为它里面有很多细小、脆弱的东西,内棺里可能有很关键的关于墓主身份的文物,我们要尽力避免对文物造成影响。”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李存信告诉记者,木箱可能为异形箱或多角箱,主要是为缩小箱体的总体立方量,体积更为适合,保障箱体的稳定性,使得吊装更为安全。
钢架承载力为目前最大难题
据专家介绍,内棺套箱工作完成之后,将采用航吊技术将内棺和棺床整体吊运出主墓,但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吊运钢架承载力不足。“因为套箱后整个重量将近4吨,而这个钢架结构最大承重3吨多一点。我们要确保万无一失,吊运的钢架还要进一步加固,我们要让它承重至少5吨以上才可以进行吊装工作。”
信立祥透露,本月7日后,将会启动套箱后的吊运工作,吊运到文保用房后再将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启动低氧工作间。“先放在文物保护用房内的考古大厅里面,在那里把内棺里的各类的物品一件一件清理出来,特别脆弱或容易损毁的文物有可能会放进低氧间或低氧舱。”
内棺出现玉玺可能性几乎为零
随着南昌西汉大墓的深入发掘,很多证据将墓主身份指向了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江西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历史系副教授、秦汉史学者王刚认为:“通过墓葬中发现,他墓室有卧榻,说明墓主可能平常身体比较弱,要卧在那里。史书记载,刘贺行走不便的问题很严重,史书记载这种病叫做萎,实际上就是关节炎,这也是囚禁过程中被制造出的一种疾病。根据出土文物来看,他吃得很多食物都有驱寒、保肾和肝的作用,这些出土文物和墓主身份比对的话确实有可能是刘贺。”
“大刘记印”四个字的玉印又传递了哪些信息?王刚认为,如果开棺以后确定是刘贺,用‘大刘’的话,可能是他认为自己是汉武帝嫡系正统。“或者可能大刘两字其实是强调正宗之意,而且他的祖母李夫人下葬的时候,就是以皇后的礼仪。但这只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推测。”
如果墓主真是刘贺,棺柩里会不会出现玉玺呢?王刚认为,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印章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公印,第二是私印。玉玺是属于公章,而且是传国之宝,它是不可能私人拿手上的。即使做皇帝,也是当时玺印郎手里控制的,连霍光都拿不到。玉玺的政治意义极大,而且玺是专有名词,皇帝的印章才能叫玺。(记者 周西月 蒋雅楠)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6)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