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0日电(陈孟)近日,江西新余市仙女湖水体污染事件引发网友强烈关注。本网密切关注事件进展。经江西省环保厅检测,此次污染源于袁河上游段一企业排污,目前肇事企业责任人已被抓。事发后新余市委、市政府立即启动了Ⅳ级应急响应,各级部门积极为城区居民安排应急供水,加强对第三水厂水源的应急监测,同时针对网络上出现的不实传言及时进行了澄清。但截至发稿时间,此次水体镉污染的事件背后仍然留有不少信息空白,诸多疑问值得进一步追问和思考:

  1。 调查数据:此次“镉污染”究竟程度如何?

广告

  污染发生之后,最受关注的问题是当地市民的安全健康状况。“水体镉污染超标”被官方确认之后,一些与之相关的不实传言也在网上浮现。据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官方微博消息,4月9日,新余市卫计委、市农业局、市场监管局出面,对个别市民借市第三水厂污染事件在微信朋友圈传播的“儿童大面积肾衰竭”、“新余雨润公司猪肉感染‘五号病’”等谣言予以了否认和澄清。

  有新余市网友反映,多数市民对这些谣言持审慎态度,加上市政府的及时澄清,并未造成恐慌现象。而实际上,“镉污染物超标”究竟可对人体产生什么危害?

  镉,是一种重金属,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在自然界中,镉作为化合物存在于矿物质中,镉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最终可引发多种疾病。

  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宜州拉浪段曾发现重金属镉超标。截至1月21日18时,污染事件造成大约28.1万尾鱼死亡,宜州市怀远镇附近群众生活用水直接受到影响。

  4月5日,新余市水务集团在水质检测中发现江口水库水源地出现镉浓度超标,单项指标水达到劣五类水标准。据新余市政府通报,当前污染源已切断,进入仙女湖的污染水源已经得到控制,环保厅专家组正密切检测第三水厂取水口的水质变化态势,“保证24小时随时提供水质实验所需的分析数据”。截至发稿时间,专家组没有公布相关检测数据,公众对于污染量的判断尚不清晰。排污究竟持续了多长时间,可能给当地造成什么危害?污染水源得到控制,是否意味着民众险情已除?种种疑问,广大民众依然等待着官方数据的解答。

  2。 问责进展:被抓获的涉事企业是何身份?

  4月8日新余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对镉污染源的调查结果。根据通报,从5日晚开始,新余市环保、国土、安监等部门迅速联动,在省环保厅专家组的指导下,对境内仙女湖上游袁河流域的工业园区和所有企业、矿山、尾矿库、入湖口等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同时发动群众举报,均未发现镉污染源。

  4月6日晚,经过国家、省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日夜地毯式排查,发现袁河上游段有一企业排污口正在向袁河下游排污。4月7日,经省环保厅检测,该厂排污口水中镉浓度超过排放标准。该企业法人代表随后被控制,污染源被切断。同时通报称,镉污染物超标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尽管污染源已得到了控制,但对于污染“元凶”的进一步调查结果,官方尚未给出明确说法。有网友表示质疑“为何只公布抓获责任人,而并未将涉事企业的真实信息和违法行径公之于众”。在江西省新余市委宣传部、江西省新余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新余发布”的微博下,网友“@MRS-AO要瘦身”留言追问:“涉事企业怎么处置,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是否被问责?来水后污染源是否彻底解决?以后还会发生此类事件吗?”同时,对于镉污染物超标的原因,以及排污企业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公众心里依然揣着疑问。

  3。 供水现状:新余市当前水供应情况如何?

  污染事件发生后,新余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送水,城区全部改用第四水厂供水。4月6日18时30分许,“@新余发布”发布消息称,经采取措施,新余市第三水厂自来水已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并恢复供水。4月9日凌晨该微博再度发布通报,称第三水厂6日恢复供水后,随后的检测中又发现镉含量不断上升,因而7日凌晨第三水厂继续停止供水。

  据不少网民反映,新余部分地区停水时间较长,用水情况仍然十分困难。4月9日23时左右,新浪微博网友“@左七禾”发布长微博《新余饮用水源镉超标4万倍?政府公关还是公开》,叙述了“4月5日下午新钢等由第三供水厂供水地区突然停水”至“4月9日早晨开始低楼层供水”的停水经过,微博称,4月6日有消息称第三水厂恢复供水,“但事实上,只有低楼层有水,4层以上楼层水压不够依然停水。”而4月9日“高楼层至晚间22时30分仍在停水。” 4月10日上午,新浪微博网友“@一闪一闪-亮菁菁”称:“我们家小区这边是洒水车送的,停水第六天了,简直要命!生活全乱套。”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