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高校学生容易受到境外间谍“青睐”?
一方面,大学生在高校里接触到的经济、技术、材料等领域的资料或者参与的课题、项目,对境外间谍来说具有情报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社会经验不足,有的还需要寻找一些经济来源以支持学业。境外间谍往往利用做兼职、发调查问卷之类的名目,以丰富的酬金为诱饵,吸引学生为其搜集、窃取情报。
学生“上钩”后如果想退出,境外间谍就会采取威胁、讹诈等手段逼迫学生继续为他们效力。另外,境外间谍有可能介入大学生的求职过程,支持、鼓励其报考涉密的单位,企图将学生发展成为“潜伏间谍”。
什么是网络勾联策反?
网络勾联策反,是指境外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披着记者、公司、商会和军事爱好者等“外衣”,以考察、评估、交流等名义,利用网络联系的方式策反境内人员和进行情报交易的一种活动方式。
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财色相诱的传统间谍手段显得代价高昂,网络勾联既增强了间谍活动的隐秘性,又降低了风险成本。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互联网勾联、策反我境内人员后,通常会要求被策反对象利用虚假证件或窃取他人证件开设银行账户,用以收取间谍经费,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防范
五类行为属于间谍活动可拨打12339举报
“江西政读”(微信号:xxrbszb)小编获悉,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反间谍法》等法律规定,为方便公民和组织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协助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及时防范、制止和惩治间谍行为,我省国家安全机关已开通全国统一的间谍行为和线索举报电话12339。
公民和组织发现以下间谍行为,可通过该电话,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一)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二)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三)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四)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
(五)进行其他间谍活动。
信息日报叶景顺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