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进展备受关注。对于“海昏”一词的寓意,业界也提出了很多观点。有专家认为“海昏”的“海”其实是“晦”,古代海、晦通假的文献和文物证据很多,所以海昏是指对刘贺道德的否定。还有专家认为海昏侯的封号不含贬义,海昏只是一个普通的地名。近日,又有两位历史学家提出了新观点。

  海昏侯或因“南海昏冥”得名

  著名历史学家王绵厚认为,海昏侯墓的金饼墨书题字是解开“海昏”寓意之谜的一把钥匙。海昏侯墓距今两千余年,因其年代久远,鉴于汉代以前的信史文献缺乏,所以必须从其本身的遗迹、遗物着眼。在王绵厚看来,墓中出土的金饼墨书题字“南海海昏侯”,已为“海昏侯”之“海”作了明确注脚。即金饼墨书中的“南海”,应是“海昏侯”的“海”字真正寓意来源。但因为“南海”地名古已有之,并向来有具称和泛称之别,所以还应分析金饼墨书中的“南海”,究竟是具称还是泛指。早在秦汉之际已在岭南设有“南海郡”,系指五岭以南的“南粤”之地。但“南海郡”远在南昌以南千里的岭南,在汉代绝不可同称“海昏侯国”之地,而应属“南粤王”之境。所以金饼墨书中的“南海”应属泛称。古代“南海”的泛称较多。按照《左传》等文献记载,在战国和两汉时,包括今江西南昌在内的“楚地”,也被称为“南海”或“南土”。这应是海昏侯墓出土金饼中所题海昏侯祖居故地为“南海”之本义。

  王绵厚认为,《魏书》中记载“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谋更南徙,未行而崩”。《史记》中记载“东南卑湿”。其中所言的“昏冥”“卑湿”,应俱指南北沼泽山地的地貌和气候。“东南卑湿”之地,包括海昏侯封地的今江西南昌,反映了海昏侯封地的古时地貌,也是“海昏”之“昏”的本来寓意。“昏”与“冥”字义相通,而以地域或民族命名郡县或侯国也是秦汉时普遍规律。因此,王绵厚认为“南海昏冥”四字,方是“海昏侯”得名的本源或简称。

  “海昏”或有天气阴晦、刘贺昏庸之意

  厦门大学历史学专家周运中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海气昏”入手,对“海昏”的意义进行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如果海昏是已有地名,当权者为了贬斥刘贺,为何偏偏选择这个似乎带有贬义的地名。政治斗争残酷无情,刘贺是斗争失败的牺牲品,当权者选择他的封地名号不可能不带有感情色彩。韦应物诗云:“地卑海气昏。”周运中认为,因为东南太潮湿,又靠近大海,所以古人认为东南卑湿,水汽太大,常有阴晦。周运中在论文《从古代文学中的“海气昏”看“海昏”含义》中阐述,大海蒸发的水汽旺盛,形成强对流天气,常有雷雨风暴,这就是古人把大海称为海的原因,因为海通晦。古代的气候比现在湿热,所以古人常常说到东南卑湿。潮湿不仅使人感到不适,还会滋生蚊虫,传播疾病。江西有鄱阳湖,湿度很高。至于“海”字,周运中认为,不仅因为鄱阳湖很广阔,类似大海,而且因为江西远在江南,古代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被当时的中原人看成是东南沿海的极边之地。

  周运中认为,可以肯定“海昏”是表示江西所在的地方卑湿昏冥。表示天气阴晦的昏,又有昏庸的意思,所以海昏侯的封号很有可能含有刻意的贬斥。地名的本义和政治斗争中附加的新义,往往并不冲突。比如宋代苏轼、苏辙被贬到儋州、雷州,就是因为苏轼字子瞻,瞻字近儋,而苏辙字子由,由字近雷字的下部的田。所以“海昏”既表示江南卑湿的环境,也含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应该均衡综合考虑。(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