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5日开始,鄱阳湖出现长江水倒灌现象,给逐渐进入枯水期的鄱阳湖送来了“及时水”。水文专家称,根据未来水情分析,鄱阳湖丰水水位短时间内不会消退,这给航运、渔业资源修复等方面带来多种利好。

  江水倒灌日涨15厘米

  据水文部门信息,10月5日9时25分起,鄱阳湖出现今年首次长江江水倒灌进入鄱阳湖。此后,受长江来水增多影响,鄱阳湖水位每天以15厘米左右的速度持续上涨,10月8日14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14.42米,较去年同期水位高出4米多;10月11日15时,星子站水位达到14.89米,通江水体面积2600公里,比一周前的鄱阳湖“长胖”440平方公里。

  鄱阳湖水文局业务科一工作人员介绍,事实上,早在9月30日,鄱阳湖开始出现水位上涨现象。10月5日,受长江上游雨水和三峡排泄洪影响,加上我省赣江、修河等五河来水增加,长江江西段出现顶托并开始倒灌,导致鄱阳湖水位上涨。

  有利于湿地生态修复

  随着水位不断上涨,以及冷空气频频发力,近日大量越冬候鸟进入鄱阳湖越冬。都昌候鸟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长江水倒灌,使鄱阳湖水位抬升,水量增加,对鄱阳湖整个生态系统有益,为水生动植物的活动和繁衍提供更大空间,有利于鄱阳湖越冬候鸟觅食。目前鄱阳湖水草长势良好,为候鸟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在候鸟比较集中分布区域的湖泊,白鹤的主要食物苦草、雁鸭的主要食物苔草都长势喜人。

  另外,鄱阳湖水位上涨,既有利于减小沿湖各地取用水困难和成本,又有利于提高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和水质,改善湖区生态环境。

  水文专家说,鄱阳湖受到长江水托顶作用,拦阻了湖水的外泄,让进入枯水期的鄱阳湖水位持续抬升,部分长满青草的袒露湖床重新被上涨的湖水淹没。这次涨水,有利于鄱阳湖通航能力增加,有利于鄱阳湖湿地生态的修复。

  据水情分析,未来几天,鄱阳湖水位仍呈上升趋势。

  本报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