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澎湃新闻从环境部召开的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行动第三次视频会议上获悉,即使按照最新调度情况,仍有超过四成的省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进度没有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在全国276个地市中,还有52个地市任务完成率不到一半。

  其中,安徽铜陵、甘肃临夏、贵州六盘水、西藏那曲等4个地市至今仍未完成任何一项问题整治。

  环境部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解释称,所谓序时进度,即根据《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2018年底前要全部完成长江经济带县级及以上和其他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清理整治,今年已经过去三个季度,完成进度应达到75%,“但很多省份还没达到这一进度”。

  此外,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会直接影响后续问题的整改,目前仍有7省11地市16个水源地未完成保护区划定工作。其中,江西省问题最多,有7个水源地未完成保护区划定,安徽、贵州、江苏、四川各有2个。

  上海、宁夏已率先完成整治任务

  根据环境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水源地问题整治任务具体涉及全国31个省份276个地市1586个水源地6251个环境问题,包括各地年初自查发现的3991个问题和环境部今年5月份第一轮督查发现的2260个问题。

  这些问题既有大量的排污口、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等直接影响水源安全的环境问题,也有诸多工业企业、交通穿越、油库码头等突出风险隐患。

  从全国整体进展来看,上述问题的整治情况已完成74%,余下1611个问题正在整改过程中。

  分省份来看,各地完成进度不一,其中,上海已于去年年底前完成所有县级及以上水源地问题整改,率先完成水源地整治任务,宁夏涉及2个问题已于8月底前完成,此外,湖南、山东、湖北、浙江、河南、新疆、福建、云南、吉林等11省份整治任务完成比例也达到序时进度(75%)的要求。

  而青海、贵州、甘肃、黑龙江任务完成比例刚过一半, 广东、广西、江苏、云南、陕西5个省份今年仍需清理整治的问题数量超过百个,后续任务繁重。

  余下的问题多是“硬骨头”

  原环保部已于2016、2017年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专项行动,对地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排查整治。截至2017年底,排查发现的490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国务院同意,今年3月份,原环保部、水利部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要求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长江经济带县级和其他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清理整治。2019年底前,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要全部完成。

  距今年年底还有不足3个月的时间,整治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从各省份未完成的情况来看,余下的问题大多是些“硬骨头”,例如农村生产、生活面源污染约占50%,因涉及资金落实、工程建设,同时牵涉家家户户,协调解决难度较大。

  还有些问题是长期粗放式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有的油库码头在保护区划定之前就存在,历史纠葛复杂;有的保护区划定不合理,个别保护区甚至将整个县城都纳入保护范围,由此造成的法律问题解决不了,调整保护区又怕担风险、被议论,瞻前顾后。

  还有一些水源保护区因涉及跨界问题,例如,河南商丘黄河水源保护区范围涉及山东菏泽境内,2007年划定保护区时并未征求山东省意见,有关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够,问题整改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这个问题希望河南省的同志主动一点,也希望山东省的同志给予一定支持。” 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对此提出要求。

  安徽铜陵水源地5个环境问题均涉及安庆市,因拆迁补偿上存在分歧,导致问题迟迟未能解决。翟青又说,“属于本省内的问题,省内做好协调工作。”

  翟青强调,“水源地在谁哪,谁就有主体责任,就要主动去协调、去解决,涉及的地区也要主动配合。水源地保护无小事,如果因为跨界原因扯皮影响了水质安全,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在协调有困难的,要及时反映情况,提请上级部门予以协调,切不可拖着、捂着,影响整体整治进展。”

  澎湃新闻从会上获悉,今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经初步统计,各省(区、市)已关闭、取缔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133个,治理搬迁工业企业691个,拆除取缔非法码头131个,整治清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1785个,许多重大环境风险隐患得到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