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昌市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南昌”工作推进新闻发布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部署安排我市在兴城市、强管理、惠民生方面有一系列举措,逐步付诸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聚焦“建”字,功能设施日益完善。

  今年以来,我们大力补齐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短板,城市扩容提质持续推进。

  骨干路网逐步完善

  前湖快速路、沿江快速路相继通车,今年4月洪都大道快速化改造实现主线通车,8月底昌航立交联通昌九快速路二期全线主线正式通车,城市一环顺利贯通。昌南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南半幅主线通车。艾溪湖隧道、昌东大道、昌西大道、昌九大道等一大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南昌市“十纵十横”路网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轨道交通加速推进

  地铁2、3、4号线建设“三线并进”,其中2号线后通段已于6月30日开通试运营,南昌西站、南昌火车站实现了无缝对接,开启了南昌市双线地铁换乘时代。

  出行停车日益便捷

  持续大力实施了停车场建设三年倍增计划,完成199个公共停车场共泊位数4.8万余个,每年新增不少于10万个停车点位,高质量打造了全省最高的团结路塔库式立体停车场,切实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此外,还贯彻落实新理念,大力推广实施了海绵城市建设,已累计完成建设面积34.22平方公里,形成了连线成片势头。

  ——聚力“改”字,城市颜值日益刷新。

  继2017年、2018年投资90亿元,连续两年大力实施782个城市“六改”项目后,今年又投资101亿元,大力实施了472个“六改”项目,不断刷新了城市颜值。

  特别是:

  亮化独具特色

  大力弘扬南昌特色文化,在八一广场、一江两岸亮化的基础上,实施了一江两岸灯光秀南北延伸、青山湖景区、抚河沿线、八一公园,以及阳明路、八一大道、北京西路、站前路等景观亮化项目,打造了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城市景观亮化体系。

  美化铸就品牌

  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工作要求,着力打造了胜利路、广州路、火炬二路、南京东路等15条精品样板街区,尤其是高标准打造了“江西第一路”、“南昌长安街”暨“一纵一横”建筑立面改造项目,打造了南昌新品牌。继“一纵一横”建筑立面改造后,今年又投资12.3亿元,大手笔实施洪都大道建筑立面综合改造工程。

  此外,还充分挖掘英雄城历史文化因素,不断做强“南昌文化IP”。大力实施了万寿宫文化街区、绳金塔美食街改造工程,豫章特色风貌街区正在形成中。

  彩化彰显特色

  以“绿改彩”为重点,大力实施了“月季满城”行动,计划种植1500万株月季花,营造处处有风景、满城月季香的城市新风貌。全市公园绿道建设全面推进,新建象湖湿地公园、艾溪湖公园、瑶湖森林公园、九龙湖公园等一批优质公园。已建成城市主干景观绿道162公里,南昌市正在形成以艾溪湖、玉带河、幸福渠、乌沙河、抚河故道、赣江西岸、赣江东岸等7条主干绿道为核心骨干网络的市民5分钟出行“绿道之城”。

  ——聚点“治”字,环境卫生日益洁净。

  聚焦“脏、乱、差、污”短板弱项,务实举措,强力推进,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

  大力治脏

  “马路本色”行动由主次干道向小街巷和社区延伸,“以克论净”最严格考核标准逐步向全市推广,“洁净南昌”品牌持续擦亮。同时,厕所革命有声有色。新建公厕169座,对外免费开放厕所达1370座,完成了公厕APP的开发及信息录入。

  全力治乱

  以雷霆之势吹响了非法侵占公共绿地整治“冲锋号”,清理整治侵占公共绿地、闲置地36.53万平方米,整治后全面进行种草补绿,落实长效监管。

  合力治差

  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采用征迁改造、精致改造、综合改造、微改造等方式,累计投资26.9亿元,对全市569个小区进行了提升改造,改造覆盖面达78.05%,涌现了诸如桃苑二区、豆芽巷社区、里洲“慢生活”小区等为代表的一批老旧社区改造典型,南昌经验模式得到了住建部调研组的高度肯定。同时,秉持“共同缔造”理念,扎实推进了42个“1+5+X”邻里中心建设任务,青山湖区南钢街道社区、西湖区南浦街道濠上街社区邻里中心项目初见成效。

  倾力治污

  重点实施了玉带河水系全线园林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改善玉带河水系生态,打造了30多公里慢性系统,让昔日“龙须沟”变成市民休闲的“生态长廊”。投资近10亿元,大力治理了黑臭水体,幸福渠幸福二支河、龙潭水渠、西湖(孺子亭公园)、玉带河北支等4处黑臭水体治理得到国家住建部、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全市基本消除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问题。

  ——聚心“优”字,管理水平日益提升。

  按照“精细化管、市场化养、智能化监”的改革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方式,稳步推进了城市管理“管、养、监”改革,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

  正在梳理规范全市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水务管理等领域169项技术和管理标准,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尺和依据。

  市场化“养”

  逐步推动了环卫保洁、市政道路、城市桥梁、园林绿化等领域走市场化路子,由“以费养人”实现向“以钱养事”的转变。同时正在谋划组建市政设施养护集团、环境卫生集团、园林绿化建设养护集团,真正实现管养分离、管干分离。

  智能化“监”

  在现有数字城管平台、环卫、渣土等专业平台基础上,结合“03专项”试点示范,正在加快打造“城市大脑”,建立“一个中心、八大系统”的智慧城管系统,实现对环卫保洁、市政设施、园林绿化、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软硬件环境的全覆盖系统监测监管。

  此外,还有市民关注的目前老旧小区的改造成果如何?南昌市停车场的建设取得了哪些措施和成效?“厕所革命”目前的进展如何?发布会上也一一作了解答:

  Q:1、2016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启动了“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全市重大重点和惠民利民工程项目,请问,目前老旧小区的改造主要采取了哪些做法?成果如何?

  A:

  答: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家万户,改造内容错综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南昌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原则,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主要做到了“五个三”:

  一是市、区、街三个层面同向发力:市级顶层设计,区级全面实施,街道协同推进。

  二是点、线、面三个维度统筹推进。铸造精品点,描绘风景线,提升普惠面。

  三是拆、改、留三个要素综合考虑。

  强力“拆”。以规划设计为基础,对房屋楼与楼之间乱划院落、私设院门、违章搭建等违章建筑进行强力拆除。

  全力“改”。结合老旧小区现状,在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实行“点单式”改造。

  尽力“留”。我市始终把保护工作做在前面,注重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该留的一定留,延续历史文脉。

  四是环境、功能、品质三个目标同步提升。

  五是改造、管理、服务三个方面相互融合。改造尊重民意。管理健全机制。服务体贴入微。

  目前,南昌市共有社区686个,共有小区2695个,城中村165个。

  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84个(含示范小区25个、一般小区259个),已累计投入改造资金269073万元。

  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2019年已计划对4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预算资金为87212万元。目前改造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总体进展顺利。

  Q:2、“停车难”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请问南昌市停车场的建设方面,有哪些措施和成效?

  A:

  答:近年来,南昌市汽车保有量以每天约300辆的速度快速增长,截止到2018年底,南昌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6 万辆,停车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有效缓解群众“停车难、乱停车、交通堵”的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南昌市城管局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加快停车场建设进度,全力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2016—2018年,南昌市各区共建成公共停车场199个(含市政控股、市教育局、市人防办建设的),完成泊位数47737个,投入使用的泊位43642个,未投入使用409个。其中,平面停车场146个,投入使用泊位数28714个;地下停车场37个,投入使用泊位数11714个;地上立体停车场16个,投入使用泊位数3214个。打造了全省最大的青山湖区瀚泓产业园机械立体停车场,全省最高的西湖区团结路“26层塔库式机械立体停车场”,全省最智能的东湖区天泉水都智能立体车库。

  为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停车场,2017年制定了《南昌市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以奖代补”管理办法》,分不同类型的停车场差别化给予奖补。同时,积极采取PPP、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停车场开发、建设、经营,扶持停车场建设走产业化道路,加快推动停车场建设。

  Q:3、自2018年以来,南昌市正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工作,请问这项工作目前的进展如何?

  A:

  答:2018年以来,根据省市“厕所革命”方案要求,全市各县区积极推进城区公厕、建制镇公厕、旅游公厕、加油站公厕、交通公厕、乡村公厕、农户改厕的新改建工作,鼓励社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实现厕所资源共享,努力打造10分钟步行如厕圈,解决我市厕所分布不均,数量不足的问题。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推进,全市城区公厕新建完成230座、改造完成58座。

  目前我市正在着手修编环卫专项规划,通过提前规划,在道路、绿地建设时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有效解决了公厕选址难的问题。届时公厕在地图上分布非常均匀,特别是在市区主干道的街角和公园,市民步行500米左右即可找到一座公厕。

  在公厕智慧管理方面,全面推广公厕APP,并纳入赣服通上线运行,方便市民快捷查询就近公厕并进行如厕评价;全市新、改建公厕公共区域在充分保障隐私的前提下设置视频、臭气监测、人流量监测、保洁人员考勤、蹲位监测、公厕用水、用电监测等监测系统,设置便民信息显示栏、臭味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并全部统一纳入市级公厕APP导视后台监控系统,提升服务和监管水平。2019年新建公厕附设城市管理驿站,驿站内配有饮水机、微波炉、空调等设施,使公厕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还能方便广大户外工作者和市民休息,全方位打造多功能、人性化公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