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省直机关公车改革将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正厅级每月补贴1690元,科员以下每月补贴250元,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不同地市最高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日前,广东省纪检监察学会主办的刊物《广东党风》杂志披露了广东公车改革的主要方案。(5月12日新华网)
要说此次广东公车改革方案,最为夺目的莫过于具体的补贴标准。正厅级1690元首先映入大众眼帘,坦率讲,广东曾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位列全国公务员平均工资的第一等,1690元的厅级补贴着实不高。然而根据中央公车改革的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补贴标准是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根据简单的数据换算,可以较为轻松地看出广东省正厅级的车补虽比大家预期略低,然而却依然达到了中央规定的最高限。车补数额亦在情理之中,本无可厚非,然而科员以下则为250元,这就略显寒酸了,缘何厅官的车补向最高标准靠拢,而科员则显得略显尴尬,不得不让群众有所困惑。
公车制度积弊已久,车改已然箭在弦上,然而困于涉及面之广、利益牵扯之多,车改方案“这只靴子”也迟迟未能“落地”。广东敢为天下先,在“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上已然彰显出当地政府“啃硬骨头”的决心,毋庸置疑,这种态度是值得群众称赞支持的。但具体到车改细节,仍需谨慎对待,且行且调试。正厅级1690元,科员以下250元,将近7倍的差距,难道公务用车真有如此天壤之别,车改真需要跳出“差别对待”的陷阱。
从车改补贴标准考究,可以看出广东政府在切割掉公车这块“肥肉”后,并没有反过来给予自身报复性“大补”。尤其身为经济发达的身份,科员的车补也仅仅停留在300元的低水平。中央规定的车补标准是,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不但没有丝毫超越,甚至略显“抠门”。这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行政理念值得叫好,然而这种级别越低,补贴相应更低的制度设计,仍可嗅出权力的一丝傲慢。厅级干部尽量向最高“红线”接近而不逾矩,弱势的科员们则需发扬风格,这样看来,此标准仍值得商榷。
领导公务用车频率确实较高,然而科员及以下也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身只在办公室。部分科室的科员往往由于工作分工,也需时常下乡考察,赶上基层换届、群众路线活动等,更几乎是天天下乡,仅仅给予300元以下的车补着实有些杯水车薪。而且科员们本身“人微言轻”,更多扮演着政策执行者的角色,只要处长发话,他们只能“言听计从”。车补一旦实施,很可能因公出行的公仆们更多是底层的科员们。如果仍一味按官级大小分配车补,对于因公奔波的科员们较为不公。
笔者并不期望车补变“恶补”、车改沦为变相的“涨工资”,然而车补标准的合理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车改的成败。车补标准不科学的话,即使强力推行下去,也难以赢得民众的鼎力支持,无法真正将公车改革的红利释放给每一位群众。期待此次车改在刚性的财政预算强力约束下,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真真切切把车补落实到每一次公务员因公出行上。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