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8日南昌朝阳大桥开通以来,南昌公交222路进行线路优化调整,由原来途径南昌大桥改走朝阳大桥进城,在抚生南路口设站,并以喜盈门站为终点站。然而,该路线被调整后,不少市民纷纷抱怨不方便。对此,南昌公交公司回应,由于线路长、堵点多、所经道路和八一大桥车流量大,导致车辆运行时间过长、车辆周转困难,所以进行优化调整。(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5月23日)
普通的一路公交车线路改道引起市民的纷纷抱怨,着实不算是大事件,只是因为涉及民生,媒体也就做了一番深究,记者的调查已经见诸报端,矛头自然是直指公交公司,显然,即便是已经阐述了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此番公交公司的确是擅自更改公交线路,挨批自然是无话可说。
前年,“奶茶”刘若英在微博中晒出了一张她在南昌公交车上的自拍拼图,刘若英在微博上表示:“在南昌,一早一个人跑出去溜达。走累了,跳上公车。车上好干净。街上的小吃也好吃。耳机里是巴黎限量版的音乐。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作为在南昌工作生活多年的资深南昌人,笔者比谁都清楚南昌交通遭人诟病的程度,但是我对南昌公交车的印象和“奶茶”一样,干净、车型较新,很多还是烧天然气的环保公交车,线路基本上也能覆盖全市各个主要街道。
现在问题在于,南昌的222路公交车随意改道引发群众不满,并且笔者也亲身体验过,等了半天公交车才看到车站告示牌上一行小字“线路已改”这样的窘境。我们不妨回到问题的起点,公交车的线路设置该由谁说了算?果真如南昌市客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时所说,“按规定,公交线路调整是要经过审批的,新增、变更公交线路都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客管处接到申请后会联合交管、规划等部门一起论证审批,如果路况复杂的,还要请安监部门参与研究论证。”?
其实,往深层次分析你会发现,一件公交车任性的改变线路的小事折射出了公交系统的大隐忧。
首先,公交系统的政府补贴、低价运营模式对满足群众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是缘木求鱼的做法。长期以来,城市公共交通以其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纾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特点,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优先政策,2006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城市公共交通施行政府补贴、低票价。十年过去了,这十年中城市的规模已是成倍的扩大,就南昌来说,十年前,红谷滩还是人烟稀少、刚刚起步,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人头攒动,不难想见,公共交通已经成为背负在政府财政上的一个巨大包袱。
在这一背景下,由于城市的扩大,公交线路不可避免的增加,当财政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公交公司出于控制经营成本的考虑,改变公交线路,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是无可厚非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能有多少话语权呢?
报道中南昌市客管处相关负责人称,公交公司从来没有先申报待审核批复后再进行调整,都是想调整就调整。仅2013年至今,公交公司就有几十条线路调整未按法规申报审批。“目前经我们许可的线路有173条,但公交线路已有200多条。这么多线路未经审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谁来负这个责任?
在这位负责人振振有词的话语中,有两个数字值得玩味,一个是许可线路173条、一个是公交已有线路200条,这起码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既然你知道这么清楚,你怎么就听之任之,坐视监管失职?二是增加的20多条公交线路政府补贴有没有到位?这是不是客管处审批监管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呢?三是既然有20多条线路是未经审批的,那么这些线路公交公司自行修改也就不需要客管处批准,这222路公交车是不是也在其中呢?
其次,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班线之间的矛盾一时无法解决。随着城市的延伸,又大又舒服的城市公交车开进了郊县农村,和原先靠一辆破面包车拉客的农村班线司机发生了利益之争,远道而来的公交车自然斗不过当地的司机们,更何况一边是为了工作,另一边是为了生计、饭碗,公交车改线,有时也是被迫而为,222路改线有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一言以蔽之,公交车任意改线,既有公交公司内部运营模式的原因,又有外部利益冲突的外因,一味指责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不是解决办法,所以,先别急着拍砖。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8)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