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南浪子万军
写此篇之前,曾经读到一首现代诗:往事如风,岁月只是朦胧。。。。。。各种史书上,无一例外地将汉废帝刘贺描述成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那么,问题来了。刘贺到底是真君子还是真小人?试问,一个将孔子像放在自己床前,死后把绘有孔子生平的屏风组件随葬,平日里手不释卷,如此尊崇儒家礼教的人,可能做出那么多“斯文扫地”的事情来来么?由此也可以发现,到了汉代,孔子的地位确实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海昏侯墓出土最大的发现之一是多块漆屏风组件,屏风的面板由漆板和铜板构成,这一制作工艺为汉代考古首次发现。也就是说,这面屏风极有可能是刘贺授意或命人专门打造的。这组屏风面积不大,却非常漂亮,屏风上文字数量较多,记载内容丰富,写有孔子的生平,还有形似孔子的圣贤画像。有专家认为,这组屏风上的孔子像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其考古意义非同一般。
孔子屏风,立于主棺椁室内,可见其在墓主心目中地位的重要。屏上文字,虽晚于《史记·孔子世家》,篇幅也不可相提并论,但不失为西汉人对孔子身世贯通性记载的一篇重要文献,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西汉统治阶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导向。从屏风的题记墨书、墨栏看,显然是模仿简册样式。根据一般性常识,这篇题记,很可能就是从简册上迻录的,或许可以看作为微缩版的《孔子世家》。
孔子的一生,人家圣人自己也总结了。在《论语·学而》中他是这么概括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孔子而立之年是什么时候?根据较早记载孔子生年的《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推算,当为鲁昭公二十年,即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出生年月日,虽有过争议,但误差并不大。
但是,在海昏侯墓出土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里,与史书记载并不一致。其中有这样一句赫然入目:“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这一下把孔子的年龄足足提前了14年,如属实,可说是重大历史发现。因为,孔子卒年是明确的,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这样一来,整个时间跨度发生变化,孔子的生平就要大幅改写,而孔子的寿命也是比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古人长许多,超过八十岁,接近米寿,即使在今天,也算是高寿了。
关于孔子身高几许,历代史家也一直存在争议。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汉尺(一尺合现在23.1厘米)计算,约为2.21米,好家伙,几乎和当代中国篮球名将穆铁柱、姚明的个子差不多,这要是搁在今天,恐怕已成为美国NBA的“抢手货”。想想,这似乎不太可能。有专家认为,司马迁所言,大约是当时传说的一种,一般认为是出于孔子被尊为“文王”形象被圣化的一种需要。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司马迁写《史记》是根据以前各国遗留的史料写的,《吕氏春秋》中也有孔子能举起国门之关(门闩)一说,说明他身高体壮,势大力沉。更有些现代文人戏说,孔子乃绝世武林高手,武功盖世,其创造灵感大概来源于此。中国古代儒学同样提倡“素质教育”,尤其推崇 “礼、乐、射、御、书、数”六大才艺,说孔子因为家学传承,“内外兼修,文武双全”可能不假,至于什么绝世武林高手,就只能“呵呵”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以孔子当年与弟子们历时十四载,历经磨难周游列国的经历,以及孔子长寿的记录看,没有一个顽强的意志和强壮的体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孔子是鲁国人,也就现在的齐鲁大地,自古山东出好汉,也出大汉(大高个),据说,今天中国三军仪仗队队员主要来自山东。描述孔子身高的史料最有可能是来自鲁国。而鲁国最忠诚地保留了周王朝的礼制和文化,鲁国的尺度也应该与西周一致。西周一尺约合现在的19.7厘米或19.9厘米。因此,以鲁国史料记录,按西周尺计算,孔子身高也在1.89米或1.91米之间。
而海昏侯墓出土的屏风对孔子的身高记载与上述史料均有出入,上面清晰写着孔子高“七尺九”,考古专家同样以西汉尺推算约为1.82米,比《史记》记载的身高矮了整整39厘米,相对符合山东男人的正常身高。那么,在电影《孔子》中饰演孔子,身高1.83米的香港影星周润发就比较符合这个标准了,这可能是连周润发本人都没有想到的巧合。
著名文物收藏家马未都也认为“从各种文献记载中所描绘的孔子,他肯定是个大高个,比一般的人要高。”如此,孔子的身高就有三个说法了?至于孔子真正的身高究竟是多少,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除此之外,屏风中有关孔子身世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按照《史记》记载,孔子父亲和严氏野合而生的孔子,但是屏风当中使用的文字是“野聚而生”。古人也非我们想象得那么保守,也有思想解放、作风大胆之人。从现代汉语来理解,野合与野聚显然不是一回事,“野合”很清楚地表明孔子是“非婚生子女”,俗称“私生子”。野聚就意味着孔子生父、生母两个人可能是自由恋爱而在外面同居。当然,古人对两性关系的理念并不像今天法律界定的如此清晰、分明,也许在他们看来,“野聚”、“野合”并无多大差别。不管史料如何记载,丝毫不影响后世认为孔子的伟大,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母亲言传身教的高度评价。
宋代文人王安石写到“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意思是我们现在所学所知圣人孔子博大精深的东西,那真是是九牛一毛都不到啊!那么,海昏侯墓出土孔子屏风,又有多少新的信息,还有哪些不为世人所知的私隐,这些记载又是否真实可靠呢?
尽管两千年来历代对孔子生平的多有考证,但所依据的资料其实都是语焉不详的断片。生平链条断裂的部分,多是依赖逻辑推理来联结的。鉴于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海昏侯墓孔子屏风提供的新史料,无论辨伪还是证实,都需要进行缜密的研究,绕不过去,不能无视。仅此而言,海昏侯墓也具有极大的考古和文献价值。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1)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