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标准是否合理?

  岗位级别较高的公务出行较多是客观现象,通过统筹资金来解决“级别低出行多”问题

  关于“补贴不够用”最常见的说法是,基层“跑腿”工作比较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何按照“行政级别越高出行越多”来设计?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说,补贴标准首先是根据工作岗位重要性来考虑的,岗位级别较高的例如开会、调研等公务出行较多,是一个客观现象,因此,首先按照级别制定补贴标准上限。在中央定下的补贴标准上限内,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细化补贴标准,可以根据出行频次,把岗位划分得更细,更符合当地实际。

  车改中统筹资金的制度设计即是用于解决“级别低出行多”问题的。“考虑到不同工作岗位公务出行的差别,有些公务员级别低但出行多,单位在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可以统筹一部分补贴,充分自主。”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有些地方也在开始探索车改后中短途公务出差差旅费包干的办法,鼓励公务员通过自驾车等方式进行短途出差。

  今年初,曾有读者反映,环保部门未列入车改实施意见中执法执勤部门范围但有执法权,压减公车数量会否影响正常执法?相关负责人专门向记者回应,国家认定的执法执勤部门主要有17个,这些部门的各级执法执勤用车这一次也进行了大幅压减,只允许保留在一线执法岗位,且必须标识化喷涂。此外,还有环保、价格、国土等十几个部门具有行政执法职能,但并没有配备执法执勤车辆。这些部门的行政执法出行由地方建立的综合执法用车平台统一保障。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