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孩子被同学欺负,你会支持他“打回去”吗?

  最近,一则“3岁儿子被同班小朋友’欺负’,妈妈抓着儿子的手打回去”的新闻,引起很多网友的热议。

  参与讨论这件事的网友们里,有人谴责打人的孩子,有人声援被打孩子的妈妈,还有人认为孩子之间的打闹,大人不应该插手。

  而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此前在做客节目《开讲啦》时的视频也被网友扒出。在节目中,李玫瑾教授也被问到这个问题,她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她还举了自己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的例子。李玫瑾教孙女,可以揪住对方耳朵,直到对方放手。

  李玫瑾的这一说法,一下激起千层浪!有的家长支持“打回去”,有的家长觉得应该教孩子忍耐!还有的家长认为,父母应该参与化解矛盾。

  同济大学教授、教育学专家于雪梅也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教育观。她表示这个观点初听上去特别的刺耳,但是在欧美的教育体系当中,这个却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遍的现象。

  不过,于雪梅认为“打回去”的这个教育方式,更多的应该用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这样做并不是教育孩子用暴力来解决他自己的问题,而是更多地让他用一种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和其他小朋友的冲突。而不是说一有问题了一被欺负了,就去找家长或者去老师那告状。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则认为,“打回去”是在特定事例情境下的建议,不是一概而论的。他表示,孩子在学校被打,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两个小孩能解决的。“被打的孩子很可怜,其实有时候,打人的孩子也很可怜。有的孩子习惯性地打人,可能是因为心理上的偏差,这很可能是特殊的家庭成长环境导致的。对于这种孩子,学校心理健康老师应该进行心理评估,给予适当的帮助。”

  而对于“打回去”的做法,一位基层民警认为,在双方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即使是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做到理智,何况是孩子。如果一味鼓励孩子“打回去”,很可能会使打斗升级,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他建议,应该教孩子推开、制止对方,然后脱身。一名律师则表示,“打回去”的办法不值得鼓励。一味鼓励“打回去”,与以暴制暴没有区别。孩子心智尚不成熟,难以保证“打回去”的力度和必要限度。“

  对此于雪梅认为,“打回去”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教育孩子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而且在幼儿园阶段,孩子本身还比较小,即使“打回去”也不会特别极端。不过,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一定要有其它的教育跟上,特别是要教育他们不要以暴制暴,所有的教育方式一起来起作用,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