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
随着最后一批白鹤飞离鄱阳湖
鄱阳湖越冬候鸟北迁已进入尾声
夏候鸟的先头部队也抵达鄱阳湖
鄱阳湖冬夏候鸟“换岗”忙
江西多地正着手为下批越冬候鸟打造“美食天地”
莲藕、谷物……
候鸟的专属“口粮”越来越丰盛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抵达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有数十万只,全球98%的白鹤、80%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和60%的鸿雁在这里越冬。
摄影:王小龙
越冬候鸟北迁前“贴膘”储能
候鸟北迁前,主要任务是储备能量,为长途跋涉做好准备,逐渐地候鸟们集中成大群,等待时机北迁。经过一个冬天的储备,在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可以说是膘肥体壮、身体矫健。开春后,鄱阳湖的越冬候鸟先是小部分先行,然后大部队根据天气等情况逐渐分批北迁。
二月中下旬以来,随着鄱阳湖的水位上涨及气温升高,陆续有候鸟开始北迁。三月中、下旬是越冬候鸟北迁高峰期,大批的白鹤、东方白鹳、灰鹤、小天鹅、鸿雁、豆雁、赤麻鸭等越冬候鸟集结向北迁徙。
连日来,鄱阳湖保护区工作人员密切监测候鸟北迁动态,确保候鸟安全顺利北迁。大批的白鹤、白枕鹤、天鹅等珍禽候鸟从湖区起飞,在湖区上空久久盘旋,排好队形后,向北而去。
2020年年底,鄱阳湖保护区科研科及11个保护管理(监测)站共监测到水鸟68种,共68万余只,其中雁鸭类最多,52万余只。2月19日,于当地湖区惊喜监测到夏候鸟的先头部队——灰头麦鸡,这意味着2021~2022年度鄱阳湖冬夏候鸟开始“换岗”。近日,随着最后一批白鹤飞离鄱阳湖,鄱阳湖越冬候鸟北迁已接近尾声。随着候鸟北迁,据科研人员野外监测最新统计,鄱阳湖还有水鸟3.7万余只,数量仅为去年底的5%左右。
下批越冬候鸟“食堂”已开始筹备
为解决人鸟争食问题,目前,江西多地正着手为下一批越冬候鸟提供“食堂”,“食物”也越来越丰盛。
南昌高新五星白鹤保护小区被誉为“全世界离白鹤最近的地方”,其负责人周海燕2017年冬季通过众筹租下了南昌高新区鄱阳湖畔的498亩藕田种植莲藕,供白鹤等候鸟食用,越冬期间,最多有2800余只白鹤同时在此觅食栖息。“今年越冬季藕田种植面积为1050亩,我们共计划投放70万斤藕种,建‘越冬食堂’。”
而在距离五星白鹤保护小区数十公里外的上饶市余干县康山垦殖场插旗分场红旗片区,一场“特别”的春耕正在进行,因为去年当地的晚稻没有收割。
“去年入冬后鄱阳湖水位偏高,大量越冬候鸟飞到插旗分场的稻田里觅食,留在插旗分场区域的候鸟总数超过4000只,主要以白鹤、灰鹤、白头鹤为主。”上饶市余干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雷小勇说。对此,当地决定保留尚未收割的水稻,并给予农户合理补偿,保障这批候鸟有充足食物越冬。
雷小勇表示,为能给下批越冬候鸟有一个良好的觅食栖息环境,今年将为越冬候鸟预留2000亩稻田谷物,为候鸟建设“稻田”食堂,打造越冬乐园。
巡护监测为候鸟北迁“护航”
越山川过海洋,一日千百里。对于鸟类来说,迁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旅途”,劳累、饥寒、猎杀……都将使候鸟无法归家。
为了确保候鸟安全北迁,鄱阳湖保护区巡护不放松,监测不减弱。从巡护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加强湖区巡护,减少人为活动对候鸟集群的干扰;一方面开展相关科学监测,掌握候鸟迁徙规律;同时进入社区、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保护候鸟。
“对候鸟的迁徙路线和野外栖息地进行有效保护十分重要,关系到候鸟能否得到充足休栖和补给”,相关专家表示。据了解,江西省已在候鸟迁徙重点区建立了多个候鸟保护站,必要时,保护站还能充当候鸟们的救助“疗伤所”。
近年来,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联合科研机构,对重点保护候鸟进行卫星跟踪。2018年,通过卫星跟踪器定位记录,江西首次实现小天鹅迁徙路线全程跟踪,绘制出小天鹅个体的迁徙路线及其在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的空间分布图。
非法猎捕候鸟将追究刑事责任
省林业局表示,国家林草局等八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清风行动”,专项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查处非法猎捕候鸟是重点内容之一。为此,省内各级林业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对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单位、经营利用场所、运输寄递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等进行监督检查,依法严查非法销售禁用猎捕工具和毒饵行为,一旦发现非法捕杀、交易、运输、食用候鸟等野生动物等触犯刑律行为,严格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湖里巡、山上找、路上堵、餐馆搜、市场查”的地毯式专项整治行动也正在有针对性地开展,重拳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净化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给度夏候鸟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安全保障。
候鸟有信,应时而归
“越冬食堂”已在筹备
秋冬时节我们鄱阳湖再会!
来源:江西发布综合新华网、大江网、江西晨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