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近年来,在省、市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婺源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构建特色生态文明体系,在生态文明制度落地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打造、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标杆和领跑速度不断加快。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一系列“国字号”生态荣誉。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一)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婺源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秉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将绿色发展方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20年1-10月,全县城区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为15微克/立方米,优良率100%;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2。64%,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一是产业发展服从生态。婺源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拒绝有污染和高耗能企业和项目在婺源落户,严格限制沿河沿溪项目开发。鼓励发展资源占有少、影响环境小、能源消耗低的产业,促进产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立足全域旅游,积极推进旅游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建设,建成梦里老家演艺小镇、水墨上河、望山生活等一批综合体项目。二是乡村建设服务生态。婺源始终以“最美乡村”的标准提升乡村面貌,全面推进秀美乡村点和精品示范点建设。成功打造了紫阳镇马家、瑶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9个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120个村点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基本建成。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对全县现有4000余幢非徽派建筑进行徽改,打造名副其实的“徽派建筑大观园”。深入推进宅地基管理工作,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扎实推进绿色殡葬工作,在全县火化率继续保持100%的基础上,推行“三沿六区”可视范围坟墓整治,创新打造了茶葬墓地,因地制宜,建设了181处生态公益性墓地。三是体制创新提升生态。婺源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被列入全省生态文明地方特色改革计划。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乡村风景林建设和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三大工程。全面落实“林长制”,在全省率先实施“森林四化”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山塘水库承包养殖管理整治,实行“人放天养”。成立环保警察,创新开展了“环保360”行动,实现环保监管执法全天候全覆盖。实施每月10号开展拾去垃圾、拾起文明“双拾”行动,积极开展“清洁家庭”活动。推行城乡垃圾第三方治理,实现了农村垃圾清扫保洁转运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启动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婺源县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地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立足全域抓保护,全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全面提升“最美乡村”的绿色存量。一是大力推进“林长制”。婺源深入推进天然阔叶林永久禁伐,并以人大决议的形式转换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为自觉。逐年减少森林采伐指标,努力在“十三五”期末实现森林“零砍伐”。全力保护天然林、建设风景林、实施生态林,全县挂牌保护名木古树1.3万余棵,树种和数量在上饶市最多。国家生态乡镇达13个,获评省级森林城市。大力推进“封、改、造”等林业工程建设,新增造林10万亩,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全县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二是大力推进“河长制”。婺源持续开展山塘水库承包养殖管理整治,在全县山塘水库禁止化肥养鱼,实行“人放天养”,严厉打击电炸毒鱼;划定畜禽养殖“三区”,投入7400万元,搬迁拆除禁养区内养猪场327个;严格控制沿河沿溪项目开发,所有在建项目必须做到“环保三同时”。继续做好婺源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和饶河源水质监测,同时全面开展全县流域河流断面、水库水质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县域水质情况。三是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及垃圾处理。婺源县工业园区城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基本完工,9个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农村120个村点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有序推进,关闭非法机制砂加工点23处。全面推行乡村垃圾处理市场化,全县垃圾焚烧炉全部拆除,出台了《婺源县农村垃圾清扫保洁转运外包方案》,推行第三方治理,并开工建设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城乡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四是大力推进烟花爆竹禁燃工作。婺源县出台了《婺源县污染防治攻坚战烟花爆竹禁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划定了城区35平方公里的禁放区域,全面实现城区禁放烟花爆竹,保护生态环境。五是大力推进环保执法。坚持以最严的要求守护绿水青山,组建了“环保警察”,严厉打击电炸毒鱼等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互通等工作机制,大力开展“环保360”行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环保监管网络。六是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创建工作。近年来,婺源县建立了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珍珠山省级森林公园、婺源县理田源省级森林公园。江湾景区和篁岭景区成功获评为“江西省第三批低碳旅游示范景区”。同时,今年婺源县共有15个行政村申报“江西省省级生态村”,充分发挥了生态示范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三)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婺源县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一是发展全域旅游。婺源依托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把全县296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全县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3个,是全国拥有4A级以上景区最多的县。打造了江湾、篁岭等一批精品景区及篁岭鲜花晒秋小镇、梦里老家演艺小镇、婺女洲徽艺文旅小镇等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度假产品;形成了2个百栋规模的精品民宿集群,构建了四季皆景、处处宜游的旅游格局。江湾梨木坑村、赋春源头村列入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在全省率先推行民宿标准化经营,积极推进优质旅游服务。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达2480万人次,综合收入245亿元,游客接待人次连续13年全省第一。二是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婺源县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的工业发展道路,积极拓展生态工业平台,旅游商品产业基地路网、管网全面建成,占地1.5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新区精彩呈现。现已入驻正博实业智能鞋业产业园、程记五金庭院运动用品项目、柏恩科技高值医用耗材项目等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48亿元,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突出抓好旅游商品,大力推进“三雕”、歙砚、甲路纸伞、白酒等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产业发展,全县共有特色商品加工企业和商铺600余家,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三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婺源继续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九大工程”,新增0.9054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稳定在2.3亿斤左右;300亩“反季节油菜花”全球首次试种成功;大力推进“有机茶产业升级、茶品牌提升、茶旅融合”三大工程,2019年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40.12亿元,出口创汇5500万美元,同比增长6.98%。婺源绿茶品牌估价20.63亿元,较去年提升3.29亿元,获江西省农产品“十大区域公共品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茶叶)。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扎实推进,婺源绿茶现代农业示范园、江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紫阳瑶湾现代农业示范园等荣获“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全县有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已达1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2.79%。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婺源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成果全面体现之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非凡。下一步,婺源县将狠抓污染防治,答好生态环境保护考卷,全面总结经验成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使“婺源模式”成为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独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