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二十多年,她用责任与爱心践行着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精神,凭着精湛的医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与尊敬,更因崇高的职业操守获得群众的广泛赞誉。她先后荣获全市十佳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全市优质服务明星、全省卫生系统“岗位技能标兵”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慢病老人的“精神”卫士
今年74岁的王大爷,一个月前突发脑溢血偏瘫,被送往医院紧急治疗,得知自身的病情,王大爷的精神一下子就垮了,异常沮丧,为了树立起王大爷的治疗信心,黎兰芳每天都要花一个钟头以上的时间,给他做思想工作。
“黎主任经常到这里问病情,问我们有什么要求,讲哪里不舒服,及时给予帮助。她让我心情放松一点,不要急。”王大爷告诉记者。
关怀病人情绪、注重心理治疗,是黎兰芳行医的特别之处,她最喜欢著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她看来,医学也许不能治愈所有病痛,但一定可以帮助和安慰病人,而要起到这样的效果,最不可缺少的便是对病人心存大爱。
“一些慢性病人,我们都是要想方设法从心理上去帮助她,安慰她,通过我们的帮助,我希望病人早日康复。”黎兰芳说。
1992年,大学毕业后的黎兰芳,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无论患者、同事还是家属,只要是与她接触过的人都说,黎医生的心里时刻都装着病人。病人看到黎兰芳更是如同吃了定心丸,无论是就医期间,还是康复期间,病人只要一个电话过来,黎兰芳不管多忙都是随叫随到,从无半点怨言。
发挥专长 服务社会
2012年,该院领导在综合考察后,决定让黎兰芳担任全科医学科的带头人。针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不规范,个体化治疗欠佳、控制率低的情形,在科室成立不久,黎兰芳就积极组建高血压俱乐部。每个月定期开展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指导活动。活动上,她通过简单易懂的幻灯片讲解,向患者传教高血压的危害、如何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等方面的知识,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指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走出高血压治疗的误区。
不仅如此,黎兰芳还自掏腰包买限油壶、限盐勺这样的健康小礼物赠送给患者,为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同时,她还设立了服务热线,随时接听高血压患者的来电。去年在钟家山居委会,黎兰芳不仅加入了政协委员工作站,更建立了个人医疗工作室,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有了黎兰芳的带头作用,科室的同事们个个在医疗技术上你追我赶,对待患者也是一个比一个细心,受到了患者们一致的称赞,尽管成立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但全科医学科的长廊、办公室里已经挂满了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黎兰芳的心血和汗水。让黎兰芳深受患者爱戴的不仅是她的责任心和爱心,更有她对医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潜心钻研为百姓
黎兰芳知道当一名称职的医生,药到病除的精湛医术才是关键,尤其对心血管内科医生而言,医术更是从死神手上抢回病人的唯一力量。为此,她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医疗业务,关注国际、国内最新医学动态,并先后到北京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进修。2004年,黎兰芳在家人极力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做出一个决定——考研。
研究生毕业的黎兰芳,原本有着第二次的就业机会,但热爱医生职业,热爱临床工作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病人身边。
“这是换职业最好的机会,研究生毕业我可以选择去学校当老师,但是它给我的感觉,我学医那么多年,我不让我所学的知识和总结的这些临床经验来浪费,所以我还是选择再此走上医生岗位,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黎兰芳从医二十多年,搏动的心脏是她每天的战场,微小的血管是她与时间比快的赛道。在捍卫患者心血管健康的事业中,更专业、更快速、更细致是她对自己精益求精的要求,以心换心的奉献更是她履行医生天职的坚定坚持。她常说,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就是把患者从疑难杂症中解脱出来,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年又一年,黎兰芳用医者大爱守护住千万颗心脏的跳动,未来的每一天,相信她也会一如既往。
(编辑:谭伦 通讯员:周翔)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