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00:00/00:00
当前音量:100%

  29岁的彭美华一张圆脸,饱满的脸上时刻带着笑容,性格温和如水,亲切地问候每位上门来的患者,然后认真地把脉、问诊、开药或针灸、推拿。短短一个下午,病人川流不息。

  他是黎川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县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不仅医术扎实,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真诚为病人为服务的心,为患者祛除病痛送去健康,赢得群众口碑。

  自创装置疗效好

  受中医外公影响,彭美华选择学习中医,2007年7月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后来师承南昌一家中西结合医院名老中医学习了3年,彭美华年纪轻轻已是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是一个特别“尊老”的行业,越老的中医经验丰富,得到人们认可,但记者在针灸康复科看到,来找彭医生的“忠实粉丝”很多,有的甚至是从抚州赶来的。

2015江西最美医生彭美华2015江西最美医生彭美华

  中医讲究通过阴阳五行学说理论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这成为彭美华喜爱中医的原因。带着对中医的热爱,他通过多年的探索与钻研,针对一些西医比较棘手的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瘫、偏瘫、腰椎、颈椎等疾病自制多种验方,效果显著。为不断提高技术,他自己掏腰包买了很多中医书籍,平时下午病人少的时候,他就抽空看书学习。

  记者来到针灸康复科采访时正遇见他给一位慢支患者敷穴位贴,只见他将事先调制、研磨好的中药粉末注入一个针管里,成形后将粉末推出就成了柱状,用小刀切成圆形薄片,把薄片黏在穴位贴里,然后贴在患者穴位处。他告诉记者,中药粉末、装置是自创的,病人来了随时用,不会浪费。

广告

  一位来自黎川县洵口镇皮边村村民谢长明患格林巴利综合症,在南昌医院花3万多元没治好,来县城找彭医生的时候嘴斜口歪,合不拢嘴、话也不能说,四肢无力不能工作,后来在医院进行针灸、按摩治疗两个多月后,现在能干活了,花费不到1000元。谢长明感激之情不溢言表。

  科室在他的带领下,3年时间医护人员从3人增加到10人,业务量从不到8万元上升到100万元。

  福利院的“贴身医生”

  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但要医术精湛外,更应具有仁慈的心灵与博大的胸怀。在县里的福利院设立了一个中医院诊疗点,彭美华每周都会定期去看望那里的老人,只要老人有需要,一个电话随叫随到。

  记者在采访时随彭美华来到福利院出诊,在走廊上,不时有老人和彭美华亲切地打招呼。“爷爷好,今天我来给你做康复训练”。彭美华一边说,一边扶着75岁的蔡荣吉躺在床上,指导老人做双手抬举训练。“一个、两个、三个……很好,加油,先做30个。”彭美华指导老人康复动作要领。20分钟后彭医生临走时不忘叮嘱老人每天要坚持做康复。

  5分钟后,彭美华又来到75岁蔡荣吉老人房间,见到记者采访忙说:“彭医生对我们都很尽心,不怕苦、不怕累,这腰痛病多亏了他。”彭美华一边给老人检查,一边亲切地询问她最近的饮食起居。接着,他放下药箱,拿出艾条,点上火,弯着腰在老人关节处做艾灸。彭美华对老人说:“热吗,感觉烫就说一声,我拿远一些。要不要盖毯子。”“还好,挺舒服。”老人回答说。

  彭美华告诉记者,药箱里随时准备好烫伤膏,怕艾灸会烫伤老人。

  仁心也挂在嘴上

  能得到患者的信任,除了医术,彭美华的性格也为他加分不少。传统中医的人文关怀对彭美华的影响很深。他觉得,很多时候,温暖的话语让病人感受到医者的仁爱。

  每天7点半不到第一个到科室上班,晚上七点以后最后一个下班。工作期时常有患者向他询问,手头如果没有工作,他主动导诊,尤其是年纪大、行动不便的患者,他一直陪着患者检查。

  “他待病人好发自内心,把病人当亲人,把医院当成家。”黎川县退休干部朱碧晶是彭美华的老病号,发病就找到彭医生,经过理疗病情好转。她向记者说起了让她至今很感动的事情:彭医生小孩出生十多天拉肚子,妻子打电话叫他赶紧回来看看,可彭医生当时正在治疗一个偏瘫的病人,他硬是拒绝了妻子说走不开,叫丈母娘带孩子去医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看见病人康复,得到他们的认可,让我心里有种满足感,如今每次晚上在街上散步,时不时地都会有人亲切地打招呼,感觉到一种温暖。”彭美华说。

  ((编辑:郑清  通讯员:徐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