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刘上高夫妇生活在安义县万埠镇文埠村里的一个村小组。二十多年来,他们不离不弃,用心照顾患病的弟弟,悉心养育那时还处于襁褓的侄女,直至成人。他们用一举一动支撑着弟弟的天空,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兄嫂如父母”。

  二十载不离不弃

  2003年上半年,本就患有癫痫病的弟弟刘上井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1个多月出院,而后在2003年下半年、2005年、2019年先后经历三次复发,因多次复发,刘上井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但家中母亲年老体衰已无力照拂,当时还在外创业的刘上高萌生了返乡照顾生病弟弟的想法,妻子熊梅香在得知丈夫的想法之后表示十分支持并毅然决然跟随刘上高回到家乡,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和侄女的重担。这一挑,就已经20多年,其中无数的酸甜苦辣,只有刘上高夫妇心里清楚。

  长嫂如母,母爱似水

  “我嫁过来了,就是刘家的人。做人要凭良心。”这就是一位草根母亲最质朴的表达。为了维持家庭经济支出,夫妇二人脏活累活都干,熊梅香就这样陪伴丈夫坚持了二十年,是名副其实的好妻子。二十年来,夫妇俩把弟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刘上高每天为其洗漱擦身,带他锻炼散步,妻子熊梅香则为其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在侄女、儿女们面前,她又是一位柔软的慈母。已有三个小孩的刘上高夫妇家庭本就不富裕,但仍然主动承担起抚养小侄女的责任。熊梅香说:“我把她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带,姑娘一直都喊我妈妈。”每每提及这个女儿,熊梅香更是春风得意,笑容满面。这个女儿从二本院校毕业后,今年又考取了南京大学研究生。二十年来她用自己的行动填补了侄女母爱上的空白,是一位令人称赞的好母亲。

  勤劳质朴,传承家风

  刘上高夫妇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给孩子们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在家庭生活最困难的那几年,刚满十七岁的大女儿初中毕业后,就去饭店打工,贴补家用。后来大儿子到宁波和父亲一起做铝合金。再后来,小儿子参军,留在北京工作。孩子们对父母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对待叔叔也十分关切,每年过年“一家人”总是其乐融融。

  “我弟弟虽然干不了农活,做不了家务、吃饭等都需要人来照料,但是,我们一家人都不舍得把他放在敬老院,这样生活挺好。何况党和政府也没有抛弃我弟,在低保和残疾人补贴兜底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也可以说,共产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刘上高如是说。

  几十年来,刘上高和妻子用一举一动传承着担当尽责、勤劳质朴的清白家风,用一言一行诠释着文明道德、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守望责任,将小家融入全村大家

  刘上高夫妇热心公益,处事正派,乐观向上。以前的田北村,到处泥泞不堪,村民怨声载道。村集体经济又十分薄弱。2005年,在他的号召发动下,田北村的村民理事会顺利完成资金募捐,修建了长约600米、宽5米的绕村循环路,大大提高了村民交通出行的便利度。因此受到乡邻的尊敬和爱戴。

  岁月不饶人,现在的刘上高已经60多岁了,带着一丝丝遗憾,从小组长岗位上退了下来。他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在田北村建设颐养之家,让村里的老人们到颐养之家一块来吃饭生活。他想让孩子们在外安心创业,自己在这个大家庭代他们尽孝,将自己的小家融入田北村这个大家。

  (作者:胡小春)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