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许多际遇,比如碰上不可忘却的一个人或受益匪浅的一本书。其实汉宁先生在两年前就提及这项人文研究,终于付梓成书。我决意在黄昏前翻完它,等到合上书页时,已是繁星满天,好像回到宋朝的天空下,闪烁着的就是江西文学一个湮没不去的故园。
纸质的柔和手感是对一段旧日时光的触摸,洞穿岁月的尘烟,仿佛在大倍的历史望远镜里观察宋代文学江西兵团的阵地,那是巨大的不被操纵和监控的迷宫,在这座迷宫里,尽管偶有文字狱事件发生,但依然阻止不了自由写作的狂欢。用文字装饰起来的两宋,汉语言的神韵弥漫于宫廷与乡野,文学镶嵌在江西的山山水水,蛰居于文字是人们追求贵族品质过程中的精神消费。
夏汉宁对赵宋的天下充满迷恋,他和他的合作者在宋代文学的版图上掘地三尺,以清晰直观的统计学方法让读者停栖在一片非凡的文学景象中。他们从诗、词、散文及其它文体创作进行分析;从性别、身份、年寿、产量的结构进行分析;从文学家及文学家族的分布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从文学家及文学家族各种文学作品量分布进行分析;从进士及进士家族的地理分布及特征进行分析。这些写作者包括僧道、官员、绅士、妇女、草根,甚至呈现出气象十足的家族群体写作,既有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崇高声誉的显赫人物,也有鲜为人知的平常凡夫。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ass)所提出的概念:“人文教育是文化的教育或以文化为目标的教育。人文教育的产品是有文化的人。”可以讲在遥远的宋朝,我们普遍性地做到了。夏汉宁等人以缜密的学术态度庖丁解牛式地分解、剖析,让一个文学社会的秘密铺陈在我们灼热的目光下。
我对《宋代江西文学家地图》中不厌其烦的序表和示意图肃然起敬,统计学中常用的坐标曲线此刻像耳边响起的一根根老弦,那是历史最真实的容貌,是赣文化重要遗产的归纳、核定,是一次深切的文化怀旧,显然这是一项需要耐心的艰巨工程。国富不等于民富,家国不幸不等于文化不幸,两宋惶惶不安地与异族对峙,守着一方安乐,在欢悦与伤感汇织在一起的时空里,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江西文学突崛而起的神话时代梦幻般地来临。
《宋代江西文学家地图》是一部宋代江西文学的记忆史,完全有资格放置在赣文化滚烫的祭台上。在躁动的当下,相当的学者也不例外地追求光鲜的外表,在快餐文化风行的背景下,很多文字惊艳一时,匆匆而过,在历史叙述中泛滥着伪造和虚拟。而此书的编著者们却低下头像裁缝一样一针一线地做着基础性的取证工作,这种数米粒式的繁杂的文学考古行动使我们的内心有了一层酽实的色彩,在一块充盈着才华的土地上频频仰望那片不熄的星光。
宋人已入土,他们的作品依然在阳间陈列出壮观的文化事实,它渗入这方水土,潜入到赣人的人格中,是我们灵魂深处的活性物质。江西伟大的文学在战争、动荡和流离中渐行渐远地迷失,那些曾经蔚然成风的关于文学的家教到今天还能遗传下来什么?我们呼唤一种涅槃般地重生,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学艺术始终更换不掉以西方文艺为中心的被殖民身份,从这个意义上讲,《宋代江西文学家地图》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追思和评估。
或许是读者关注两宋文坛的“江西现象”而更加关注这部文献,我下意识地把它插在书架最显著的位置。
2014年8月23日午于拾味舍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