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祥近照冯祥近照

  与冯祥约定在一个周末的午后碰面,七月的下旬,洪城一如既往地燥热。干练的短发,一身白色打底搭配着咖啡色格子的套装,简单大方、素净美丽。简单的介绍后,健谈的冯祥打开了她的话匣。

  自小出生在寺庙旁边,冯祥便早早与佛埋下了因缘。谈起年轻时瞒着家里为寺庙运送修缮用的物料,仿佛在讲述昨天才发生的事一般。品茶、看书、绘画、禅修、弹古琴,是她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冯祥说“弹古琴,太花时间,目前忙于创作没有太多的精力花在上面,等未来时间较为充裕时再好好学习。如今趁着年轻走得动,还是需要到外面捕捉一点来自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带着自身对佛的虔诚与顿悟,冯祥让佛心禅语与陶瓷相遇,开辟出来一方不一样的陶瓷艺术领域。

   新浪江西:您的作品以佛教题材为主,在这其中有些怎样的渊源呢?

  冯祥:我从小就住在九江东林寺附近,骑自行车十分钟就到了。每逢初一十五、观音生日,身边的人都会去寺里拜佛。寺庙里的钟声、佛像、古建筑,我都非常喜欢。出于这种喜欢,我也常常尽己所能的为寺里做一些事情。到后来我便很自然地将佛融入到我的陶瓷艺术创作之中,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与佛的距离似乎更近了一步。前期画佛像,只是出于单纯的自身喜欢,但发展到后面,这类作品的收藏家越来越多,我也与他们因佛结缘。虽自幼爱佛,但我对佛教道义的领悟还不够深入,直到2008年在普陀山才彻底顿悟。这些与佛的经历对我的陶瓷创作影响重大。

  新浪江西:除了佛教题材外,您的作品还有一部分主题围绕古典仕女,这类题材有什么创作初衷呢?

  冯祥:是的,在我每年的作品中,古典仕女题材大概占了10%。在最初我创作的是古代美女系列,如西施浣纱、昭君出塞等,美丽却不妖媚,故事也广为人知。这些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女子留给世人更多的是她们的美貌。于是在后来,我开始创作“琴棋书画”系列。对于当代的女子,“琴棋书画”中仅“书”保留得稍好一些,其余的则基本流失。“琴棋书画”是衡量大家闺秀才德的标准,自有其意义蕴含其中。如下棋讲究的就是如何运筹帷幄,饱含智慧在其中,弹琴则要把握七根弦之间的和谐搭配,才能奏出优美的乐曲,并使身体与内心达到一个放松的状态。再到2012年,我开始画四大才女系列,当初为了画李清照,我曾多次走访济南趵突泉的李清照展厅,寻找更多的素材。目前,我主要创作的是“四大慈母”的主+题。不论是古代女子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自然美貌,还是让人欣羡的横溢才华、品质德行,都是今人所匮乏的,我的创作初衷也是试图借此影响当代人。

  新浪江西:近几年来景德镇吸引了大批的陶瓷爱好者、艺术家前往,形成了“景漂”现象,这样的环境给您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些怎样的影响?

  冯祥:景德镇作为瓷都,首先当地取得如此的福报,是老祖宗宝贵文化流传给后人的,我们就应该去珍惜。其次,这些“景漂”大多是从艺术家转变过来的,有的专攻书法,笔力或苍劲或端秀,有的主攻绘画,山水、人物、花鸟各显姿态。一位书法家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写出一手好字,一位画家没有十年、八年是难以画出一幅佳作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临摹了各家之画风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能力。这些艺术家将书画中的“诗书画意”提炼到陶瓷创作中来。目前,景德镇的陶艺创作者的制作工艺缺少更多艺术的融合,而“景漂”们正好能弥补这块的不足,所以在未来,这些“景漂”会给他们一个警醒:双方需要互相学习,实现互补,促使彼此的创作更加锦上添花。由此,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必将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就我自身而言,每年都有来自济南、广州、北京等地的画家朋友,人数不少于二三十人,来到我家画画,大家虚心交流、学习,获益匪浅。

  结束完广东保利2014夏季拍卖会“与佛对话”的个人专场,冯祥表示接下来计划去斯里兰卡禅修一段时间,用冯祥的话说,这是重拾内心的宁静,为下一次上路做准备,或许,当我们再一次看到冯祥的作品,又能有另外一番不同的感受。(文/周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