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江西:罗老师好,大家都知道您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城市人文的内容,为什么会想到做这一类题材?
罗坚:我在城市和乡村都有呆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欲望越来越强烈,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社会的焦虑、困惑以及迷茫。其实画城市只是一个载体,我想通过它把自己在城市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感表达出来,也同时希望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平和、散淡的心态。当然这是理想中的追求,现实中我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其进行放大,让人们感受到在城市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美好的东西,帮助大家放慢心态,但工作的脚步依然要保持前行。
新浪江西:您怎么看待对学生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
罗坚:(最近)在追求画面上一种具有含蓄力量的美,艺术需要不断突破,但又要顺其自然、不能刻意。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前几年就提出“本我与原创”的理念,对于艺术教学而言,艺术更讲究学科的创造性。“本我”是指从个人的内在出发,通过艺术的教学将其挖掘出来。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磨灭了这种创造性,程式化、固有化的东西比较多,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把中华文化中精髓的东西挖掘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这种风格的教学理念我们通过导师负责制将其贯彻下来,针对各个学生不同的艺术感悟,顺水推舟,发挥他们的长处。
新浪江西:谈到教学,在日常的教学辅导工作中,您对学校这些将来可能成为青年艺术家们的学生培养方面有什么计划或目标?
罗坚:培养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技能的培养,更是综合素质、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培养,要学会从文化艺术的角度理解绘画艺术,促进两者的相辅相成,通过这些学科来提升绘画的品味和格调。艺术家需要有自己的文化观点,否则就只是一个画匠。一个学生将来能否成为艺术家,关键要看他的基础打的牢不牢,在这方面,南昌大学有综合型学科的优势,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浪江西:在您看来,新媒体(如微博)在传播艺术文化方面有何优劣之处?
罗坚:提到新媒体,有一个概念就是新媒体艺术,相对于传统艺术,新媒体艺术的优势更加强大、更有冲劲。在法国等发达国家,新媒体艺术就是通过影像等手段来表现艺术家的想法和观点。科技在发展,表现的形式更加多样,在国外有很多相关的影视资料,这些在当下都很有生命力。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优势显著,承载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人们很容易接受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而传统媒体则可以将一些东西沉淀下来,双方在传播方面可以相互结合。
新浪江西:您认为江西的艺术文化市场现在形势如何?
罗坚:作为一个艺术家,其作品市场的好坏不能作为其艺术水平的唯一评判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家需要进入市场,因为好的东西需要大家来分享,艺术家有责任引领文化消费,而不是迎合文化消费。社会在前进,大众的审美需要依靠艺术家来引领。在审美方面,艺术家研究、思索的专业领域多于老百姓,他们可以将想法通过艺术的手段、媒体的渠道表达出来。同时,艺术家应该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比如培养学生就是在为广大民众服务。一方面,大众希望通过各种形式与名家交流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整个社会对于美的欣赏能力,这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体现。
嘉宾人物简介: 罗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结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研修班;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硕士学位。现工作于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