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的公众号【和平演进】有个读者留言说:“老师能推荐几本书吗?我相信你读过很多书,能推荐五本令你影响最深刻的吗?我是07届你的学生,你对我的人生观影响深刻,现在想想,觉得读师大,遇到你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种留言,无疑是对我的最高褒奖。这也令我思考一下,哪几本书是让我变成了今天的我。
第一本书,是保罗。A。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上下册。我接触的是第十二版。它在中国出版于1985年,我是1988年去陕西财经学院读金融专业的,因此,这是我接触的最早的经济学教材。它也相当于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进入中国的、饱含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专业教科书。

它的思维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在极度贫穷的当时,我们无疑对“GNP”增长及其崇拜,但它告诉我,有个美国“极端青年”将它描述为“国民总污染”Gross national pollution。再比如,萨缪尔森说:教会了鹦鹉说:供给、需求。就教会了它经济学。
现在,对于入门的学生,我建议他们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对于想考研的同学,建议他们读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
第二本书,是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此书写作于1948年,是一本政治预言性小说,预测某个岛国实施令人憧憬的某某主义,一直到1984年,将会出现的局面。此书教会我一个道理:某个病入膏肓的蛇蝎美女,纵使她仍然可以搔首弄姿,欺骗愚民,但并不改变它将舔血愚民的事实。从白日梦中惊醒,不会是遗憾,而是一种庆幸。著名的威胁性暗喻:“老大哥在盯着你”,说的就是它。

第三本书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这本书颠覆了我的历史观。从中发现:我们中学死记硬背的“世界历史”,大多属于胡说八道。既不能解释过去,也无法预测未来。而这本书,让我理解了文明的发展是有历史规律的。

不少理科生一开口就给人一个感觉:此人缺乏历史修养。他们只注重技术的使用,不知道这些技术是怎么发展的,不知道技术发展的制度背景。曾经有过四个物理专业的学生专门找我挑战,他们认为,我这种“自由主义原教旨主义者”的思想,没有他们的实业救国的理想有效。争论中我发现:他们既不知道真实的中国历史,也不知道真实的美国历史。于是我建议他们去读《新美国经济史》。两周以后,他们读过哪本书再来找我,他们的讨论语气都谦逊了许多。
第四本书,是法国学者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我们大学的金融专业,大多数的课程,是抽掉了政治制度的纯粹技术,这是非常糟糕的现象。这相当于抽掉了灵魂的行尸走肉。这就导致很多经济政策难以得到全面理解。我们知道,美国独立,是得到法国帮助的。后来法国还送给美国一个“独立女神”大型雕像。但法国自己却陷入在专制与反专制的泥淖中不能自拔。作为贵州出生的托克维尔,借机考察了美国的民主,并且用这本专著进行了理论解释。这才给世界的民主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托克维尔的另一本著作是王岐山推荐过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第五本书是德国人柯武刚的《制度经济学》。它介绍了经济学最新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新制度经济学。他的介绍方式比较引人入胜。德国人思维严谨的特征也表现的很好。比它浅显的是诺斯的《西方世界的兴起》,比他深刻的是哈耶克系列。中国学者杨小凯(已故),陈志武、张五常、吴敬琏、厉以宁、茅于轼、周其仁、张维迎、汪丁丁等人也是值得严重推荐的。他们都对专制中国这个庞然大物,向着现代政治文明国家的和平演进,做出了他们的理论贡献。

中国正处在急剧变革的年代。经济学的理性思维训练,是中国人比较缺乏的。国人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于人们能够阅读正确的书。我的推荐仅供参考,祝阅读愉快。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