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 昨日是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的第28天,考古人员正在继续对主椁室进行清理工作。记者了解到,目前,主椁室已经出土了438件文物。主棺发掘工作拟定在12月15日进行,专家表示,主棺的棺盖上或许有旌幡记载墓主人信息。预计将在年底前完成棺柩内所有遗物、遗骸和棺柩本身的提取工作。

  主椁室已出土438件文物

广告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人员在主椁室内继续喷洒纯净水进行保湿,并对椁木进行清理。上午11时许,记者注意到,一块长约5米,厚约30厘米的椁木被清理搬运出主椁室。这块椁木下方,还积压着部分文物。

  在进行三维扫描后,考古人员将对文物进行部分提取。专家告诉记者,根据之前的三维扫描影像显示,在主椁室西侧曾发生了部分的坍塌,部分文物还未被提取,为了保护文物不被破坏,昨日上午,考古人员将这块椁木清理出来。在椁木运出来后,考古人员再次对主椁室进行了三维扫描。确认文物叠压关系后,再对其中文物进行提取。

  据介绍,整个主椁室高约3.4米,高出周围回廊型藏閣0.4-0.5米,面积约60米,目前主椁室已经出土了金器、玉器、漆木器等438件文物,但还有部分文物尚在椁室内等待提取。

  主椁室布局结构基本清晰

  专家表示,通过这段时间对主椁室的清理,目前主椁室的布局结构已基本清晰。

  主椁室是汉代居室化结构,由东寝、西堂两部分构成,东寝比西堂大一倍。西堂与东寝之间有隔板,中部有门相通,西堂南端有窗。

  在西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架绘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以及记载他们生平的漆屏风,一盒马蹄金、两盒金饼,博山炉、豆形铜灯、莲枝灯、铜臼、铜杵等青铜器,漆案、漆盘、漆耳杯、漆盒等漆器,武器、仪仗戟架以及金丝类和玉器类等随葬品。

  东寝的南端由西向东分别有门和窗,东北部为主棺位,棺柩南部有仪仗架、榻床、几案以及鼎、壶、染炉、带钩等青铜器,有银扣漆盘和镶玉石和玛瑙的几案,有漆耳杯、翣等漆木器及羽觞、带钩等玉器类随葬品。东室西侧为举行奠仪的空间,有铜镜、鸳鸯形漆器等随葬品。

  棺盖上可能有旌幡

  据悉,备受市民期待的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的主棺发掘工作拟定在12月15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主棺的棺盖上或许有旌幡。

  据专家介绍,主棺的棺盖上应有非衣帛画。非衣帛画即旌幡,为死者出殡时灵柩前张举着的一种旗幡,上面一般写有死者的姓名、官衔,有的绘有画,入葬时再覆在棺材上,长约2米。从目前的主棺状况来看,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内的主棺不大可能出土完整衣衾,但可能会有大量玉器,并极有可能出土墓主的金印、私印。

  根据计划安排,考古人员将于12日前完成清理并揭取棺盖上部盖压的帷帐顶板。打开棺盖之后至12月31日,期间将发掘清理棺柩及其内部,完成棺柩内所有遗物、遗骸和棺柩本身所有部分的提取工作。如果主棺发掘清理中出现难于解决的重大课题,专家还将及时调整和优化发掘方案,发掘时间可能要向后顺延。

  南昌西汉大墓文物展16日结束

  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成果展自11月17日在省博物馆展出以来,吸引了近13万人次前往参观。该展览将于本月16日落幕。

  据了解,展览期间,备受关注的金饼、韘形佩、染炉等多件新出土的文物陆续运送至省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展出,更是激发了观众的观展热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展览即将进入尾声,本周末还可能会出现观展高峰。”

  连日来,为了一睹2000多年前的文物芳容,许多观众风雨无阻前来观看。省博物馆馆长曾敏认为,这些“家门口的好东西”缩小了当地百姓和历史之间的距离感,也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探求欲以及家乡文化的自豪感。而南昌西汉大墓出土文物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吸引力,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