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是提高省域经济发展速度等的有效手段,对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发挥重要的作用。

  “知识经济竞争力反映了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能力及其在全国的竞争地位。”2016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主编李建平,在2月25日召开的“十三五”时期区域竞争战略研讨会上表示。

广告

  根据上述蓝皮书,广东、江苏、北京三省市,居于2014年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名。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包括九大指标体系: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知识经济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发展水平竞争力和统筹协调竞争力。

  李建平认为,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与科技等投入不同有关。他认为,大部分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提升较慢,除广东和江苏以外,普遍低于平均水平。

  此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科技投入为全国前列。2014年,上述几个地方科技投入分别为1605.4亿元、1652.8亿元、1268.8亿元、1304.1亿元、862亿元。

  此外,蓝皮书显示,2014与2013年相比较,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的有8个省、区、市,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庆和内蒙古,排位均上升了2位;福建、湖北、四川、广西、新疆和宁夏排位均上升了1位;15个省、区、市排位没有变化。

  排位下降的有8个省、区、市,下降幅幅最大的是河南省和江西省,排位下降了2位;辽宁、陕西、海南、山西、云南、贵州都下降了1位。

  其中,河南和江西排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据蓝皮书分析,2013——2014年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二级指标中的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和统筹协调竞争力四个指标处于下降趋势,是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下降的拉力所在。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二级指标中的宏观经济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发展水平竞争力和统筹协调竞争力四个指标处于下降趋势,是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下降的拉力所在。

  蓝皮书还显示,2014年全国4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值依次为:东部地区48.8分,中部地区37.8分,西部地区33.0分,东北地区36.6分,比差为1:0.78:0.68:0.75。与2013年相比,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缩小了0.6分,表明西部地区竞争力有所上升,但其竞争力与东部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东西部差距也可以缩小,前提是人才流动。“把所有的‘孔雀’都留在东部,中西部的贫困就很难解决,必须将东部地区的优质资源向中西部再来一次大的转移。”他说。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