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庐山”品牌的困境:跟兄弟黄山的对比
庐山,作为有二千多年悠久文化和百余年开发历史的名山、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旅游接待方面有着骄人的过去。
近代史上,庐山的外国游客每年都有一到三千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庐山境外游客是黄山的10倍,是沪、汉、宁等地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而进入新千年后,随着竞争加剧,庐山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兄弟景区,排名位次后移,市场份额减少。以黄山为例,1997年庐山境外游客只占黄山的1/4;1999年庐山境外游客0.84万,占黄山5.06%;2000年庐山国内游客90多万,黄山555万;2001年庐山国内游客105万,黄山620万;2004年庐山国内游客668万,黄山817万,庐山境外游客6.04万,黄山32.5万。
而究其原因,自然还是要回到上述“一山多治”的弊端上来,除了多区共管导致庐山管理无法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导致庐山山体 与周边规划不协调,建筑风格迥异,甚至出现违章建筑,严重影响了庐山的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外,庐山旅游资源呈山上、山下分割状态,如果不能有一个统一行政机构管理,发挥整体效应和品牌优势,未能把名山、名江、名湖、名城、名寺、名院等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山下大量人文景观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这些都对庐山的品牌造成了影响。
“庐山设市”依靠景区设市有先例可循吗,实现难度有多大?(详情见下页)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33)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