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居民迈入“同城”生活
一张“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年卡”在手,畅游四省会城市景区;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异地就医报销不必来回奔波;省际住房公积金可异地贷款,公积金互认互贷经验在全国推广……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在基础设施、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一个个项目落地,一条条道路连通,一项项资源共享,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携手合作逐步走向深度、拉开广度。
公积金互认互贷
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作为“同饮一江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南昌、武汉、长沙、合肥促成了交通、旅游、医疗、教育以及诸多民生项目的合作,逐步拉近“空间距离”的同时,也让四城居民享受到“异地同城”的实惠。
户籍在南昌,工作地和公积金缴存地在武汉、长沙或合肥,也能在南昌用公积金贷款买房。2014年底,四省会城市启动实施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在全国率先开展省际公积金异地贷款。职工在就业地缴存公积金,在户籍地购买自住住房的,可向户籍地公积金中心申请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南昌市民在武汉、长沙、合肥定点医院看病,可以直接报销。2015年12月22日,四省会城市正式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为居民异地就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符合条件的任一城市本级参保人员到其余三市的异地就医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只需出示本人社会保障卡和居民身份证,就可直接刷社会保障卡结算。4个月来,南昌已有几十位市民办理了省外异地就医互认手续。
四市急救中心协商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院前医疗急救联盟,为救护车跨省转运提供导航和物资支持,并协调接收医院,以确保患者得到更快速、安全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四省会城市教育合作交流密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相开放,推进教育资源共享,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交流协作深入开展。
四省会城市实行了统一互惠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持四省会城市发放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劳动者,不管在城市群内哪个城市就业创业,都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
携手打造
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实施。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
长江中游城市群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南昌市积极作为。南昌市提出,将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推进与沿江城市对接合作,以对接沿江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为先导,以高等级航道和快速铁路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种交通方式和综合枢纽建设,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形成便捷高效、联江通海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构建与中三角城市间形成“2.5小时交通圈”,与长三角城市间形成“一日通勤圈”。
《南昌行动》
让四城畅享同城化生活
从达成《武汉共识》,到发布《长沙宣言》,从签署《合肥纲要》,到开启《南昌行动》,一系列共识转化成共为,创造更多实际性成果,一体化发展不断推向深入。
每年的春天,武汉、长沙、合肥、南昌都要携手商议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年发展大计。今年3月1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四届会商会在南昌举行,协商探讨四省会城市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协同互补的有效举措,共创城市合作新局面。
四省会城市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四届会商会合作协议(南昌行动)》,合作有了新目标:争当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合作的典范;共同打通长江中游城市群水、陆、空交通大通道,提高客流、物流通行效率;提高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提高产业集群配套率……
《南昌行动》提出,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城市间物质、信息、人才、文化等方面的共享和流通。其中包括:推动四市高等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学科专业共研、优质教学资源师生共享等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联合共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众创平台在四省会城市间开展专业化服务;推进城市群间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为核心,努力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加强区域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建立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政策对接互认,实现城市群同类社会保险关系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顺畅接续和合理转移,共同研究探索“互联网+社保”的便民平台服务模式,提供更为高效的便民服务。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1)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