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喜!讯!
江西这4所高校全国有名!
近日, 教育部公布了
2019年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经专家评审、统筹考虑, 教育部决定认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64个。 此次公布的64个中心分别依托于64所高校, 其中包括江西3所 ↓↓↓
江西入选名单为
江西中医药大学
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江西理工大学
稀有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华东交通大学
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此前已有1校首批入选
2018年,在教育部认定的首批5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包含江西1个,依托江西1所高校↓
南昌大学
MOCVD装备与工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个个不简单
MOCVD装备与工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成为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同年,南昌大学地带MOCVD装备与工艺中心,获批江西省第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并获重点支持。
2018年5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将协同创新中心由教育部单独支持建设改为省部共建,并启动了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工作。依托南昌大学“一流学科”大学建设的“MOCVD装备与工艺”通过教育部了认定。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是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9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
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由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的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经科技部批准设立,实现了江西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该实验室主要针对创新药物、相关制药设备和食疗产品研发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工作,打造创新药物和先进制药设备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引领阵地。

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各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稀有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稀有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下称“中心”)由江西理工大学作为发起单位,依托21家单位组建了中国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创新联盟,并以此为基础筹建教育部稀有稀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设置稀有稀土资源高效绿色开发技术及理论、稀有稀土资源清洁冶炼及循环经济、先进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钨清洁冶炼及粉末冶金新材料、稀有稀土资源污染源头控制及产业生态系统调控五个研究方向。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拥有1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冶金工程),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交叉二级学科点,4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
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与安全2011协同创新中心”是江西省首批获批组建的协同创新中心,于2017年顺利通过验收。这也是该校首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实行“学术特区”管理,突破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提升为目的,提升学校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中国铁路总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现拥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34个。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承担国家、区域、行业重大任务
如何建设?
省、部共同支撑建设、运行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省、部共同支持建设、运行。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落实经费投入承诺,加强目标管理、政策支持和绩效评价,支持中心在服务地方需求、推动创新发展方面作出示范。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对中心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
依托高校是中心建设主体
依托高校是中心建设主体,要制定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落实重点任务,研究中心需求,在科研配套改革方面优先支持,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协同效能,注重科教融合,用创新质量和服务贡献有力支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承担国家、区域、行业重大任务
各中心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提升自身创新条件和能力,进一步聚焦区域、行业战略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协同各方承担国家、区域、行业重大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弘扬求真务实、潜心研究、创新报国的学术精神。
中心建设期
中心建设期为4年,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督促中心每年12月15日前向教育部报送年度报告,4年期满后接受第三方评估。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