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恩情几何?盘锦市高级中学标价一百》的网帖爆红后,新京报3月24日对之进行了跟进报道。报道中声称,网贴中提到母校感恩钱是学生私自募集的,同校方无关,而且校方已经责令班主任将收到的感恩费全额退回。

  学生感恩老师或母校,给予一定的经济馈赠,是跨越国界的善举,更是一些学校的传统教育。比如在清华、牛津等名校,随处可见校友捐建的硬件设施和各类基金。这样的感恩行为,不仅成为影响学生终身德行的正能量,而且成为这些学校的独特人文景观。同时我们注意到这些感恩行为,都是那些毕业后在社会上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的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老校友给予的。新闻中的感恩行为与之对比迥然不同。学生们尚未毕业,自身更无馈赠母校的经济实力,但是也要拿出100元来感恩母校。

广告

  这不是是学生感恩心切所致,而是校方这个反面教员所为。

  去年教师节夕,媒体报道过辽宁依兰县高级中学一班主任未收到礼物在课堂上爆粗口索贿600元的事情,辽宁省教育主管部门对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还加强了师德师风的整顿。但是仅仅事隔半年,辽宁又发生了学生被收母校感恩钱的事情。无论是教师节礼物,还是母校感恩钱,都是校方在充当德育教育反面教员。

  这个新闻中的校方,想必对依兰县那件事也有耳闻。但是学生们每人100元的感恩钱,汇集起来确实是不菲的额外收入。而且是学生们“私自”,即便是被媒体曝光,也可以将其归结为学生私下进行,且是自愿,自己未能及时发现,顶多退赔,就可了账。由此看当感恩教育的反面教员,在校方看来十分划算。

  感恩反面教员固然存在意义,但是校方总是对之意犹未尽,那势必会使感恩教育缺乏正面教化,日渐凋零,而且会使得学校这个庄严圣洁之地变得污秽低俗,更会使得教育工作者原本灵魂工程师的形象日益扭曲!由此看来这个角色对于校方并不划算。

  感恩是德育的必修课,校方不能总当反面教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