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1日(正月十四),2016年全国铁路春运发送旅客2.19亿人次,其中动车组发送旅客1.04亿人次,占全部旅客发送量的47.5%,运输安全平稳有序。(2月23日 新疆日报)

  通过国家科学决策,两代铁路人艰苦奋斗,在“科学求实、相容并蓄;自主创新、赶超一流;忠诚祖国、拼搏奉献”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高铁精神”,不仅让高铁走出国门,令国人扬眉吐气,更为饱受中国春运一票难求之苦多年的民众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让人们看到了春运进步的希望之光。

广告

  尤记得,2008年我国首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铁,刚在中国面世时还是四面楚歌,既不被国民认可,网友批评票价高、安全性能低、空座率高、注定要赔本,国外也不相信中国高铁技术能跻身世界最先进之列。然而,不足8年时间,全国铁路里程超过12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将近2万公里。高铁以六分之一的里程承担了约一半的运量。一组组不断高企的数据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春运旅客选择的变化,高铁从“配角”变成了“主力”, 过去那种彻夜排队、火车拥挤不堪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

  高铁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能让民众从排斥到热捧?最根本的是以高标准的要求满足了旅客多元化的需求,做到服务理念与时俱进。从传统基本服务向现代服务跨越,从单一基本服务向多元、特色化服务转型。让旅客逐渐体会到从过去的“身体位移”到高铁“文化之旅”的愉悦感受。

  笔者认为,对整个中国春运而言,要想在安全、便捷、服务上取得长足进步,需要在各个交通行业、服务部门中发扬“高铁精神”。今年,高铁让旅客享受到了更好、更快、更舒适的春远,但春运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进步的空间还很大。春运的进步大小决定着大多数国人春节回家的心情。所以,加快中国春运进步,且要向高铁发展的精神看齐,敢叫春运换“新天”!(杨莹青)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