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个月的休养生息,鄱阳湖第14个禁渔期结束,渔民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捕捞作业。然而开湖之后,渔民们发现,作为鄱阳湖近年来水产资源的新生力量——小龙虾的产量又重蹈去年和前年的低产覆辙。
出湖率高捕获量少
鄱阳湖余干县康山水域,水面开阔,是理想的捕捞场所。6月27日一大早,渔民老张驾驶渔船入湖捕鱼,傍晚归来时,满脸沮丧。
“这个时候本是小龙虾丰收季节,但我只捕到几十斤,刨去油料赚钱不多。”老张告诉记者,6月20日开捕当天,他单船作业收入还有500元,但随后发现,包括鱼和小龙虾在内,捕捞量开始走下坡路。
当天,在永修县吴城鄱阳湖水域,渔民老叶也有同样感受。他说,今年年景与去年相当,很不乐观。捕捞上来的鱼虾个头小,渔获量也少。
说起好年景,老叶提到2012年。“那年,休渔期一结束,湖面上渔船密密麻麻,傍晚归来时每条船舱里的虾和鱼都是满满的。”他清楚地记得,短短一个月内,收入达2万元以上,多的渔民有5万多元。
余干县鄱阳湖渔政局局长黎振华介绍,鄱阳湖余干县辖区内发证渔船保有量2000多条,今年出湖率达90%,相比前两年,出湖率高多了,但收入并不理想。
鄱阳湖生态研究专家表示,禁渔制度对鄱阳湖渔业资源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从目前鄱阳湖区综合考察来看,湖中鱼的种类仍在减少,捕捞有一定的季节性。
水文条件影响产量
黎振华告诉记者,今年小龙虾产量之所以不理想,与鄱阳湖水位有很大关系。其实,今年不仅小龙虾,其他鱼类资源产量也不理想。据介绍,小龙虾产量是由水位、水量、温度、干旱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
今年小龙虾需要产卵时,却缺少“产床”,从而导致虾量减少。今年4月,鄱阳湖水位低于历史同期多年平均值,既不是主汛期时应有的高位运行,也不是个别年份的最低水位。每年3到4月份,是小龙虾的产卵期,需要保持一定水位,但鄱阳湖出现了多日缺水,影响了小龙虾的产量。省渔业局相关专家分析,今年鄱阳湖捕鱼高峰季节可能等到7月份以后,增殖放流的鱼苗和本土鱼需要一个生长过程。
从2013年到今年,鄱阳湖小龙虾连续三年产量很低。来自渔业部门的数据显示,2011年因为春夏连旱,全省的小龙虾总产量大幅下滑,只有2万吨。而2012年,对于鄱阳湖小龙虾产业来说,是丰收年,全省小龙虾总产量接近4万吨。预计2015年产量有3万吨,与2014年相当。
价格上涨供不应求
今年鄱阳湖小龙虾产量下降,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6月27日,来自九江的鱼贩罗先生在余干县连跑3个码头,仍未收购到一车小龙虾。“价格还可以,批发价30元/公斤。”渔民说,产量减少了,但价格较高,弥补了一些小龙虾歉收的损失。
产量锐减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也是一涨再涨。鱼贩罗先生每天只能收购到1000公斤左右小龙虾,主要是销往江苏一带。他说,今年小龙虾的市场零售价每公斤40至50元,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高,去年同期市场零售价每公斤只要25至30元。
“就今年在鄱阳湖收购小龙虾的情况看,今年鄱阳湖小龙虾产量减少,而且个头偏小,我们很多收购点都收不到足够的小龙虾。”南昌水产品市场一商贩告诉记者,受此影响,南京、上海等地的小龙虾价格上涨,高的达到了每公斤80元。
小龙虾产量连年走低,这让渔民们很茫然。然而,渔业专家担心的是,小龙虾的成活率和整个鄱阳湖的生态食物链是有关系的。小龙虾的食物主要是水草、浮游生物和螺蛳。近年,由于环境恶化和人工捕捞,螺蛳的数量越来越少。食物减少了,小龙虾成活率也相应下降。专家称:“有关部门应对捕捞螺蛳加强监管,让鄱阳湖生态链完整留存。”
江西日报记者徐黎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