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曾是飞机制造厂,大礼堂就是飞机库

  1935年,“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在南昌创立,当时与上海虹桥航空工厂、“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并称为中国三大飞机制造厂。“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主要仿制意大利飞机,厂里曾有200多名意大利工作人员,在中国首次制造萨伏亚双发动机大飞机。抗战全面爆发后,飞机厂西迁重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继续大批量研制飞机。抗战胜利后飞机厂迁回南昌,但随着当局的败退,员工陆续迁离,飞机厂于1949年前后结束运营。飞机厂原址位于今天的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部分老建筑主体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广告

   与意大利4家公司签约建造飞机厂

  1934年,为了抵御日益进逼的日本侵略者、进一步发展国防科技等需求,当局选择地理位置良好的南昌作为航空工业中心。1935年1月21日,当局与意大利的菲亚特(Fiat)、卡坡尼亚(Caproni)、布瑞达(Breda)和萨伏亚(Savoia)四家航空公司代表签订合同,成立“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当时中国有三大飞机制造厂,分别是1927年成立的上海虹桥航空工厂、1934年成立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及1935年成立的“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上海和杭州的工厂主要仿制法国和美国的飞机,南昌的飞机厂则主要仿制意大利的飞机,所以它又被称为南昌中意飞机制造厂。” 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建告诉记者。

  开工第一年,在“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制造的部件占每架飞机总价值的20%,以后每年递增20%,其余部件由意大利国内制成后运至南昌装配,至第五年,飞机全部在南昌制造。工厂选址在老营房机场东段,也就是今天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内。

  设备和规模当时名列远东第一

  1937年2月工厂建成,有8座主厂房和1座办公大楼。其中,飞机总装配厂房面积最大;机械加工厂房有欧美制造的最新式机床;热处理和钳工厂房有尺寸很大的热处理炉子。规模之大,在当时国内是少有的,意大利人称,“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在设备和规模上名列远东第一。

  这些建筑到目前还有部分遗存。张建告诉记者,江西师大的红楼即是当年的指挥塔楼,大礼堂是当年的飞机库,老美术楼是当年的维修车间,红场是当年的大棚车间,校园主干道是当年的飞机跑道。

  指挥塔楼为上世纪30年代现代工业建筑风格,十分坚固,抗战时曾屡次遭到日机轰炸,但塔楼根基未损,依然屹立着。飞机库占地面积2486平方米,整幢大楼内部宽26米,没有一根立柱,承重全靠屋顶钢梁。这么大跨距的钢梁结构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为全国罕见。维修车间屋顶为平顶上加2个斜坡透光玻璃天窗,大学迁入后改为美术楼。飞机跑道原为长150米、宽50米的沙石路面,抗战时期在南昌空战中曾使用过。

  工厂曾有200多名意大利员工

  李祺曾是“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负责人事的工作人员,他在一篇回忆性文章中介绍,当时工厂的骨干技工大部分由上海招来,南昌方面也随时招工。工人每3个月检查身体一次,体检不合格者立即停工,即使是沙眼等小病也不允许在厂里继续工作,身体康复后才能复工。

  至1937年春,工厂有200多名意大利籍工作人员。厂长阿康波纳是一个40岁出头、精明干练的航空工程老手,各车间也由意方人员负责主要技术责任。中方设有监理处,监理处的工作量相当大,但人员极少,“监理处是中国方面的代表,有一定的权威,意方非常尊重。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任何争执,这在一个大企业是不可想象的。”李祺介绍。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