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年终奖再次成为了网络热门话题。从“天价奖金、豪车开回家”,到辛酸的“一张彩票、一个南瓜”,年终奖也蒙上了一层“光晕”,折射出人间的喜怒哀乐。
事件:南昌仅四成白领能拿到年终奖 半数不到五千元

据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南昌白领中已经拿到年终奖的比例仅为12.1%,另外26.2%的白领表示企业承诺年后发放。总体来看,2015年仅有四成南昌白领能拿到年终奖,白领年底的年终奖收入不太乐观。2015南昌白领年终奖满意度仅为1.98,满意度指数满分为5分,说明南昌白领对年终奖非常不满意。
从数额来看,南昌白领的年终奖分布比较集中,12.2%的白领年终奖不到1000元,41.5%的白领年终奖在1001-5000元之间,这一区间的年终奖比例最高;另外,年终奖在5001-10000元的比例为27.8%,仅有6.2%的白领年终奖超过20000元,只有少量白领能拿到较高金额的年终奖。
时评:以理性心态看待“别人的年终奖”
每年到了年底,年终奖都会成为职场中人的热门话题,而在这其中,“别人的年终奖”更是所有人关注的一个焦点,有些人更是因为“别人的年终奖”太丰厚太诱人,而自己的年终奖又太寒酸太气人,于是干脆选择辞职了事。出现这种现象也很正常,人人都难免有点比较心理,更何况很多人都在同一个行业,干的是同一种工作,但是在年终奖上却出现如此大的悬殊,难免让人心生不公平感。
而在我看来,即便有些单位发豪车洋房,有些单位却发彩票辣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我们还是应该秉持一种客观理性的心态去看待年终奖,尤其不能受“别人年终奖”的干扰而贸然辞职,打乱自己原有的职业规划,这其实是一件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事情。 从性质上来说,年终奖同样是劳动者的劳动所得,但是年终奖和员工基本的工资待遇又不尽相同,它的多与少既和企业过去一年的效益有关,同时又和员工个人的业绩、从业的年限等等因素挂钩。如果劳动者完全不考虑行业的不同、企业的效益而只盯着年终奖数额的多少,其实是没有太大现实意义的。
比如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因为效益好,其管理者为了回馈员工,留住人才,在发年终奖的时候就显得财大气粗。但同时另外一些企业因为整体行业不景气,市场环境不好等等因素,造成效益下滑,甚至企业本身都难以为继,即便其管理者想给员工发一份体面的年终奖,也无能为力。所以,员工工作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但年终奖的多少则更多的是由企业的效益来决定的,企业在年终奖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很难通过硬性的要求或制度规定去保持平衡,更不可能搞平均化。
站在员工的角度来看,期待更多年终奖的心理我们能够理解,但也不能处处以年终奖论英雄。一方面,如果企业暂时遭遇了困难,拿不出体面的年终奖,而员工愿意和企业共度难关,迎来市场转机,那么日后企业自然也不会忘记了有功之臣;另一方面,员工除了看重年终奖,更要看重自己的职业规划,看看自己在这个企业或行业还有多大的成长空间,是否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这比年终奖更有价值与意义。
当然了,如果劳动者觉得在某一企业或行业已经没有了太大的上升空间,或者是现有的工资待遇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企业管理层在年终奖问题上又太过刻薄吝啬,那么辞职跳槽,谋取更好的发展,也无不可。总之,劳动者关心年终奖没错,但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客观和现实因素,不能把年终奖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那反而是一种过犹不及了。(苑广阔 光明网-时评频道)
时评:对年终奖不满是收入分配不公的缩影
原来是年底双薪,现在是年终奖红包。春节前后的年终奖发放,成为每个辛苦工作一年的人最为在意的事。按说若干年前普遍是没有年终奖的,现在有了,无论多少,该是皆大欢喜才对,但某机构推出的在线调查显示,差不多一半的人对自己的年终奖不满意,有六成之多的人认为本单位的年终奖发放标准模糊,发多发少由管理者说了算,感到很不公平。
“不满意、不公平”――注意,这个结果是在发放年终奖的企业比上一年度多了12%、发放的年终奖数额也比上一年上涨的情况下得出的。有年终奖可拿,拿的也比上一年多,为什么还感到不公平呢?主要源于差距不断拉大,让企业内部多数人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年终奖如果是评价不同职工劳动价值的衡量标准,那么,普通职工和管理层之间的劳动价值,真的有几十倍那么大的差距吗? 在线调查显示,年终奖一般员工平均达到4029元,主管平均为6358元,经理级别平均为9267元,高管则平均达到了 20753元。从4000多元到20000多元,差距不过是5倍,跟前一阵被疯狂点击的“中铝东轻公司某厂年终奖”帖子中爆出的“科级干部是普通工人的25倍”的差距比起来,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级别越高,平时的工资福利待遇越高,年底分到的“绩效”年终奖越高。当一个普通职工拿到管理层年终奖的几十分之一的时候,他该如何衡量自己的劳动贡献?
前一阵闲聊,朋友的家属抱怨说,凭什么她的年终奖只有几千块,她的主任才高一级,就可以拿十倍于她的几万块?她顿了顿说,当然,主任上边的高管拿多少,数字大得可以算做是个秘密。朋友劝解说,上了这么多年的班,拿钱的不干活儿,干活儿的不拿钱,这样遍地皆是的事实你都不明白吗?――所以,到底是谁在最大程度地分肥包括年终奖在内的“效益”,这才是年终奖差距拉大的核心问题。
朋友的家属在通信行业,是一个普通办事人员,有几千块的年终奖可拿,还抱怨,如果跟那些根本没有年终奖或者只有几百块年终奖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显得太过矫情了――年终奖也反映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更是让人心生怨气、产生不公平感。
“我是一名湖北农村的教师,年终奖没有!连应发的补贴都不发,还年终奖!”“我们是外聘人员,年终奖最多只有正式职工的1/5”,“农民工,有年终奖吗?”……网上一个关于年终奖的讨论中,谈到一些垄断行业的年终奖,跟帖莫不怨气十足。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年龄层,同是普通办事人员,从没有年终奖到两三千元年终奖,到两万元年终奖,差距主要来源于所属的行业。
盛行于网络的年终奖收入水平在线测试、晒年终奖活动,不过是社会收入分配逐步拉大的一个情绪出口而已。人们在意的不单是年终奖,更是收入差距。(来源:cabhr)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4)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