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群有热情的羊

  从追随导师,到自己成为导师,刘冀珑走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三十五岁时他在牛津大学组建实验室,成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以果蝇为模式动物从事基本的细胞生物学和疾病工作的研究。

  他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如果你问他怎样才能成为牛津的学生,成为他的学生,他则表示:经历当然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他最看重的是这个人是否有好奇心和内在动力。其实说到底还是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你不爱这个东西,就不可能一直兴致勃勃地做下去。”他自己就是这个要求的诠释,从高中开始的热爱,大学凌晨四点起床的自学,“我觉得显微镜下的细胞非常非常美,没有比这更美的世界。”学生要有热情,而导师则需要放羊。“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这样才有创造力。”

  当然搞学问的也要生活,在牛津大学古典而优美的校园中,刘冀珑还保持着从前的爱好——写诗和钓鱼。不过因为工作的关系,钓鱼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只能在诗词里回顾:

  早上黑云带露,雨后红花含泪。彩虹桥下野鸭飞。一池草正绿,半河水恰味。

  小时上学也近,沿路景色亦美。屋前塘里鲫鱼肥。几岁成渔翁,钓竿随身背。

  人物简介

  刘冀珑教授,1971年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县新塘乡前进村磻石街,英国牛津大学医学理事会功能基因组研究所果蝇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细胞蛇的发现者。

  2007年8月刘冀珑在英国牛津大学组建实验室,成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以果蝇为模式动物从事基本的细胞生物学和疾病工作的研究。2010年他首次报道发现一种新的细胞器,被他命名为Cytoophidium(希腊语“细胞蛇”)。2012年元月刘冀珑获得牛津大学英国医学理事会终身职位。目前他的实验室专注于细胞蛇的生物学研究,包括细胞蛇的组成、组装、动态及在生理和病理中的意义。

  刘冀珑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最近几年应邀在世界会议、大学和研究所做了80多场学术报告。他还成功组织多场国际学术会议。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