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都景德镇,世世代代、成千上万的陶瓷艺人在这里终生为陶瓷艺术而探索。这群艺人则犹如令人仰叹的烂漫山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绚丽多彩。而刚刚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张玲玲便是众多陶瓷艺术家中的一位。她用画笔传递生活中真善美的讯息,用实际行动将自己融入这秀美的瓷都风景当中,并用执着书写着壮美的人生篇章。3月6日,记者来到“新玉”陶艺工作室,采访了她。
张玲玲出生在陶瓷世家,从小就受到陶瓷艺术的熏陶,1977年,张玲玲进入了市曙光瓷厂,在青花古瓷车间从事釉下青花瓷绘制。当时她只有13岁,从学艺的第一天起一步个脚印,从基本功、从制瓷的每个步骤学起,不轻易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进取的她仅三年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出师,正式开始了她的陶瓷艺术生涯。在曙光瓷厂工作的13个年头里,张玲玲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勤恳踏实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经常参与新产品的试验。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她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景德镇市石狮埠业余学校美术班、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培训班学习,后又顺利从景德镇市书画函授大学毕业。
1990年,在景德镇陶瓷环境的重大变革下,张玲玲不得不离开自己深爱的岗位,这一年她正式从景德镇市曙光瓷厂下岗。面对事业的低落,她没有选择放弃,毅然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新玉陶瓷工作室,专业从事陶瓷美术创作。为了拓宽自己的陶艺之路,她翻阅了大量关于陶瓷创作的书籍,虚心向其他艺术家讨教,她说:“我身边的朋友都是我的老师,无论是欣赏美的角度还是绘画的工艺手法,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交流学习中极大丰富了她的思维与创作,并成功从仿古瓷的制作向艺术瓷创作转型,拓宽了自己的陶艺之路。
与此同时,张玲玲不忘关注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多年来,她怀着一颗善良的心,积极参与各类体育、公益及慈善活动。2007年,她捐赠陶瓷纪念品并参与了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晚会;2009年,她参与全市陶艺家献爱心笔会活动,创作了青花作品《荷韵》、釉上作品《秋菊》;为第十一届市运会创作了220只名为《和为贵》釉上茶杯,赠送给市体育局,支持瓷都体育事业;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她创作了16个金、银、铜奖奖杯无偿赠送给市登山协会,并同副市长沈薇同台授奖;为汶川、玉树灾区慷慨捐款、捐作;为全市老干部乒乓球赛提供经费并捐助120个茶杯;捐助50个青花仿古笔筒支持残疾人美术事业的发展,为残疾人美术家协会捐助50个青花仿古笔筒……
其实,在踏进工作室时见到张玲玲的时候,她正在瓷瓶上认真绘画,旁边还摆放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瓷瓶。她对记者介绍,这批瓷瓶是2013江西省龙虎山半程马拉松比赛奖杯,为了这批奖杯,她和景德镇市艺术陶瓷研究交流中心的艺术家们付出很多心血,因为对方只是提供了龙虎山画册,所有的瓷坯选择、绘画、烧制到最后的礼品盒,都是由她们出资。这也正是她忠于艺术、热心公益的一个小小缩影。张玲玲笑着说:“我会一直这样下去,怀着感恩的心在阳光下绘瓷。”
张玲玲的作品色彩清新淡雅,画面安静优雅,给人大自然美的感受,作品题材风景、人物、花鸟兼有。在她的作品中,倾入了她的真情实感。她说:“我热爱生活,热爱创作,你可以从我的作品中读懂我”。在工作室内,张玲玲拿出一套她自己首创的新式青花玲珑礼品瓷,记者看到,造型优美、玲珑剔透、青色幽靓,极具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她不仅继承景德镇传统工艺,在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两壁通透,然后施上特制的透明釉,同时还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在青花玲珑瓷上继续雕花然后通体施釉再焙烧,呈现了“玲珑出花,花入玲珑”的美感。
在新玉陶瓷工作室发展的20年时间里,张玲玲不仅在自己的艺术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还上缴利税10万元左右,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她还乐于奉献,培养了一大批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的学生,现在这群学生早已成为了许多陶瓷企业的技术专业骨干。在学生眼里她是一个任劳任怨、开明大度的老师。她以女性特有的关爱、细心和老师的果断、干练,投注在自己的陶瓷事业中,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为陶瓷艺术发展奉献自己的所有。从艺30年的张玲玲,不仅用自己的双手绘出了件件美丽的瓷器,更用自己的爱心创造出了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文/方雪)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