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身材,娟秀文静、浅笑盈盈、柔声细语,记者眼前的曾灵芝给人独特的信任感和亲和力。

关怀比治疗更重要
父母起的“灵芝”这个名字,带来的是一种希望。曾灵芝是中医科班毕业,从小受家庭的熏陶,曾灵芝对医者仁心耳濡目染。工作二十几年来,谈起从医经历,她觉得自己正经历着三个境界——即初为医者,感觉医生的新奇和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解到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到如今,怀抱一颗向善的心,要成为病人希望的精神支柱。
“病人最不愿见到的医生就是肿瘤科医生,来到这里,十之八九患上了肿瘤。他们的生命多是有限的,一般以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为限,给予他们人文关怀比技术治疗显得更为重要。”曾灵芝说,“了解病人的疾苦,关心病人的内心,给予他们最大的尊严,已成为自己的一种职业习惯。
“不务正业”的患教活动
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一科,记者发现一间独特的办公室,上面挂着“灵芝工作室”的牌匾,走进去,左手边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挂满奖状的荣誉墙,右手边则是“我们的一家”为题的照片展,都是患者练习瑜伽、打太极、唱歌、练习书法等等的场景,“做瑜伽这些也可以治癌吗,病人会不会觉得你是不务正业?”面对记者的提问,曾灵芝依然微笑:“没错,其实刚开始我组织这些患教活动,有人是认为我不务正业。”瑜伽、太极是有氧运动,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加血氧含量,扼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可以调节患者紧张的情绪,使人修身养性,获得身体和精神相统一的健康状态。
养病贵在养心。曾灵芝根据长期的治疗经验摸索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同时让患者采取“瑜伽”等治疗法。她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定期义务给患者们上课。在曾灵芝的微信圈里,除了瑜伽,还有她和患者们打太极、练习书法等一系列调理活动,这些方法使患者慢慢地获得了身体的康复和精神的慰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渐渐地,“不务正业的”患教活动,更加得到患者的喜爱与支持。

“一张小纸条”的贴心
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不仅要为病人减轻生理上的痛苦,更要在促膝谈心中,为他们疏导心理障碍,把患者既当病人,更当朋友。一句轻声的安慰、一丝慈祥的眼神,一缕真诚的微笑、一个贴心的动作,常常能对病情疗效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每天查房时,曾灵芝并不仅仅例行公事式问问病情,被子薄不薄?开水热不热?饭菜可不可口……她都会经常过问。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她随身携带着小纸条,亲自记录下患者的一些情况和需求,“这些是可以让你的学生来做,你为什么要亲自记录”,曾灵芝依然浅笑“这样才贴心啊”。
带病上班的“天使”
2012年4月,曾灵芝躺在了手术台上,被诊断出患有早期乳腺癌。术后,曾灵芝的许多患者纷纷前来医院看望,大家看着她虚弱的面容,都心痛不已。曾灵芝反而笑着安慰大家:“以后咱们就是病友了,大家一起来抗争病魔。”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潸然泪下。在住院期间,曾灵芝不顾自己的病情,经常打电话到科里询问病人的病情。在动完手术十多天后,她就返回了工作岗位,一边进行术后化疗,一边坚持上班。当时化疗引起曾灵芝重度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至600,连走路都很艰难,但再艰难曾灵芝也一直在坚持。有一次,曾灵芝坐门诊,因为病人特别多,压力过大,她忽然感觉一阵眩晕,大汗淋漓,同事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她缓缓神,摇摇头说,我没事,病人都在等我……
朝霞有情,会记住她奔忙的脚步;夕阳有意,会记住她忙碌的身影。曾灵芝就是这样一位坚强乐观的微笑天使。对待病人,她满怀真情,不计得失;面对自己,她乐观坚强,坦然微笑。
(编辑:谭伦 通讯员:瞿园 胡蕊蕊)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