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客户端讯 1914年6月1日,中国银行南昌分号在南昌都司前街正式成立。扎根赣鄱大地百余载,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以下简称“江西中行”)在接续奋斗中壮大,在历经淬炼中成长,充分发挥“百年老店”的使命担当,与江西发展同频共振,书写了百年传承、服务赣鄱发展的华丽篇章。
109载奋斗征程,109载沧桑荣耀。自南昌分号开业以来,从最初不过十几人,发展到如今270余家网点、6500多名员工、存贷款规模均超3000亿元的省级分行。新时代新征程,江西中行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及总行党委决策部署,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综合化优势,高质量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高质量服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质量防范化解风险,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新篇章贡献中行力量。
胸怀国之大者 勇立时代潮头
1914年6月,中国银行怀揣着“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谋富强”的使命来到江西,自此开启了金融服务江西发展的新局面。
1930年,为大力支持民族工商业发展,江西中行与赣南钨矿、锡矿管理处均签订了投资协议,并牵头银团贷款投资建设浙赣铁路,开创了国内银行投资和利用外资建设铁路的先河。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中国银行也从未缺位。20世纪80年代,江西中行集中力量,大力支持全省50多个重点出口基地和出口外贸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促使一批拳头出口产品的形成。该行向生产凤凰牌相机的江西光学仪器厂投入外汇贷款和人民币技改贷款后,企业出口创汇增长数倍。通过外汇贷款,支持江西汽车制造厂(现江铃汽车集团)引进国外先进的驾驶室冲压设备和驾驶室模具并进口关键性汽车零件,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
推出省内第一张信用卡、第一台ATM机等个人金融服务;开办当时全国中行系统公路贷款第一大单、承担全省近四成国际贸易结算业务、近八成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率先推广“中银科贷通”模式、探索推广碳排放权融资、排污权融资等绿色信贷产品和创新业务……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中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谱写出勇担使命责任的时代篇章。

履行金融职责 服务实体经济
梦想与现实转承,努力与拼搏接续。奋进新时代,作为扎根赣鄱大地109年的中管金融企业,江西中行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坚持在服务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在“金融报国”中彰显中行价值、贡献中行力量。
聚焦重大基础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压舱石”。江西中行紧紧围绕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梨东高速改扩建项目新增授信总量50亿元,为中铁南昌局提供10亿元信贷支持,为余干干越砂石项目、姚湾码头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支持超5亿元等。不仅如此,在中部地区崛起、长江大保护、昌九一体化等区域战略推进过程中,江西中行的金融服务也从不缺位,截至目前已累计向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综合交通服务网建设工程,以及电力、天然气等各类重大能源类工程实施提供信贷支持超120亿元,充分发挥国有大行“排头兵”作用,多措并举助力地区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深入对接江西“2+6+N”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支持汽车及零部件、有色、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做大做强,2023年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增幅超151%。该行还聚焦园区发展“计划单”,持续加大省内各主要工业园区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的授信支持,促进园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发展,提高园区科技企业投融资效率。
聚焦对外开放发展。与省商务厅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外贸企业稳增长8条措施的通知》,通过加大对江西外贸企业授信支持力度、提升跨境结算服务水平、给予小微外贸企业减费让利等方式,助力全省外贸企业稳步发展。积极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综合化优势,已连续五年成为进博会江西采购团唯一银行类成员单位,成功举办服务进博会走进江西系列活动,邀请来自10个国家近200家企业参加线上撮合会,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4个,云签约项目5个。组织开展支持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百场万企”活动,分析RCEP政策机遇,宣讲汇率中性理念,介绍汇率避险方式,已在省内举办30余场活动,惠及企业1300余家。通过“融资+融智”方式,为“走出去”“引进来”企业提供跨境发债、撮合服务、海外并购等全方位服务,助力江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截至目前,江西中行已为全省进出口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结算服务超46亿美元。

站稳人民立场 践行使命担当
作为与当地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与民生服务最直接的国有大行之一,江西中行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金融工作的价值坐标,在普惠金融场景建设、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和个人日益增长、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
在推行普惠金融上谋创新。服务无止境,创新不止步。江西中行以中国银行普惠金融“惠如愿”服务方案为依托,推出“银税贷”“惠担贷”“E抵贷”“商E贷”等产品,积极畅通线上金融服务渠道,线上业务新增占比超90%。该行还不断强化创新力度,联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市场监管局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创新融资担保方式,有效满足省内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发明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联合省税务局共同推出“税贷通”,开启了“互联网+税务+银行”的融资服务新渠道;联合省工信厅创新推出“中银工信通”,围绕“专项机制、专属政策、专业服务”等“三专”举措全力支持省内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丰富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努力让企业“贷得好”“贷得快”“贷得优”。截至今年3月,江西中行“两增两控”普惠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48.70亿元,增速15.04%。
在践行绿色发展上走前列。今年4月,江西中行成功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赣江新区企业发放全国首笔“碳减排挂钩”风电并购贷款8100万元,用于企业并购风电项目,预计在2023年度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6万吨。这是江西中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政银企合作方面,与外部信息平台、政府机构、重点企业建立完善有效的绿金、碳排信息互通通道;在业务流程方面,绿色金融项目优先受理;在民生消费方面,积极引导低碳消费;在债务工具方面,大力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在网点建设方面,打造全省首家绿色生态支行……近年来,江西中行以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和覆盖面,持续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保护江西绿色生态环境,支持江西绿色经济转型发展,让江西更宜居、更宜业、更宜游。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新增63亿元,增速超16%。
在助力乡村振兴上提质效。城乡县域经济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江西中行坚决贯彻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江西“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策应“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调”的区域发展战略,完善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流程优化,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力度。“民宿贷”“甲鱼贷”“蜜桔贷”“羽绒贷”……按照“一县一品”原则,江西中行制定差异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推出了一系列专属金融服务,努力实现对省内各县域特色行业产业的整体性支持。同时,该行围绕“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制定20条措施,配套7项支持保障,全面提升全行“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为江西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今年以来,该行涉农贷款较上年同期增幅12.23%,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助力共同富裕。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大行,江西中行始终坚守中管金融企业根本定位,充分运用江西红色资源丰富优势,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加强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建章立制、严格标准、规范运行、持续改进上常抓不懈,确保全行发展道路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把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中等规模分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充分运用好江西中行360度干部科学评价系统,通过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脱颖而出。持续发挥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合理安排不同年龄的干部,调优人员结构和人才布局,依据专业特点、业务性质等因素统筹做好配备,突出高层次、数字化人才储备。从严加强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严肃制度执行,聚焦纪法教育、突出警示教育、做实日常教育,不断强化规矩意识,确保做到廉洁从业。坚持持续稳健经营,有效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树立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行业研究,从制度、流程、机制、系统等方面研究治理措施,坚持守牢风险合规底线。
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继往开来。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姚家斌表示,全行上下将认真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和总行党委决策部署,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创造经得起市场检验、时间检验、人民群众检验的业绩,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新篇章贡献中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