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圆网讯 随着南昌各地域、片区建设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沟通红谷滩新区与老城区,缓解过江通道压力,2013年6月南昌市决定在南昌大桥与八一大桥之间建立一条过江隧道“红谷隧道”。据了解,红谷隧道工程总投资42.27亿元,建设工期42个月,预计2017年6月底完工。建成后市民乘车过江最快只需3-5分钟。

历程:建设红谷隧道“十年磨一剑”

  建设红谷隧道,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早在红谷滩开发建设初期,南昌市就已谋划建设多条过江通道。红谷隧道西岸的怡园路,路面非常宽,就是当时预留了建设隧道或桥梁出入口的空间。2001年,南昌基本确立了“一江两岸”的城市发展大格局,市建委牵头组织编制了“红谷大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但建桥对赣江两岸景观影响大未被采纳。2005年,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红谷赣江过江工程规划方案”的初步研究报告,并结合红谷滩CBD建设及滕王阁景观需要,确立了改桥为遂的方案。隧道重点、难点在东岸的交通组织、道路衔接上,因涉及配套工程多,隧道施工工艺复杂,未启动建设。

  2012年,南昌市规划局委托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开展《红谷过江隧道工程规划研究》,确定“一接多”方案。201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红谷隧道,并组织专家对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的方案进行论证、比选,于6月选定“沉管法”过江隧道方案。当年11月,南昌市政府正式批复了《南昌市红谷隧道工程规划》。2014年1月17日,市民期待已久的红谷隧道工程正式开工。

航道和基槽开挖已完成

  进展:航道和基槽开挖已完成 年底东岸沉管接头完工

  4月26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红谷隧道线沉管接头、首批沉管管段预制、江底基槽水下爆破、沉管浮运航道开挖已经完成。“5月下旬,首节隧道沉管将从生米大桥附近的干坞内出坞,并浮运穿越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南昌大桥三座大桥,运抵隧道基槽沉放安装,这将是国内首次在江河中游实行隧道管段的浮运和沉放。”项目经理彭再勇告诉记者,隧道主线全长约2650米,其中江中段为沉管隧道,共12节,长1329米,过江段采用沉管法施工,沉管段横断面宽30m,高8.3m,两岸设置围堰,采用水下最终接头连接。工程按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50千米/小时。

  据介绍,红谷隧道是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施工中还设置了亚洲最大的充砂长管袋围堰、亚洲最大的内河异地巨型干坞。位于跨江大桥南昌大桥、八一大桥之间(距南昌大桥约1.3km,距八一大桥约2.3km),连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与东岸老城区。隧道起点位于红谷滩新区丰和中大道与怡园路交叉口东侧,路线自西向东沿怡园路下方布设,下穿红谷中大道、赣江中大道,并以直线形式穿越赣江,东岸以地下互通立交形式分别接沿江中大道、中山西路、朝阳洲中路。

施工人员

  难点:首节沉管5月下旬“出炉” 浮运遇5大难点

  据悉,红谷隧道工程在2015年会有三大施工关键节点,一是5月下旬首节沉管出坞、浮运、先后穿越三座大桥、沉放安装;二是10月份6节沉管全部沉放完毕;三是年底东岸沉管接头全部完成,届时东西两岸大堤将恢复原貌。

  对于下一步的施工,项目负责人表示存在“窄、急、长、险、精”五大施工难点。

  “窄”即航道窄,红谷隧道是国内首次在江河中游进行沉管的浮运、沉放,隧址位置赣江只有半汊航道,另半汊河道河床面高无法通航,因此这半汊航道既是社会船机的通航航道,又是沉管浮运的航道,航道极窄;“急”即水流急,因枯水期赣江水位不具备浮运和沉放沉管的水文条件,沉管浮运和沉放安装必须在赣江丰水期进行施工,丰水期水流量大,水流速度快;“长”即航道长,为减少城市拆迁量,选择在赣江偏远的河漫滩异地修建干坞,从干坞至隧址浮运航道共长8.65公里,为国内江河最长距离浮运沉管;“险”即过程险,在浮运过程中,需先后穿越生米大桥、朝阳大桥、南昌大桥三座大桥,桥址江底障碍物多,给浮运线路精确定位、不碰撞桥墩带来极大的挑战;“精”即控制精,12节超长距离的沉管沉放对接,对接和轴线精度难以保证,必须将沉管沉放轴线和竖向、平面高程每节和最终累计偏差始终控制在35毫米以内。

  便利:两岸设置多进出口快速分流 最快3-5分钟穿越赣江

  为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加强隧道与两岸的联系,红谷隧道采用“快速过江、立体交通、多点疏散、东西贯通”的设计理念,两岸设置多个进出口与区域路网衔接,解决出口处交通拥堵问题。

  西岸于丰和中大道东侧设主线出入口,于红谷中大道东侧设一对出入口。东岸以地下“双Y型”互通立交形式连接沿江中大道,于中山西路分离立交北侧设一对出入口,于朝阳中路北侧设一对出入口,在中山西路设一对出入口,在朝阳中路设一出口。隧道东岸通过多匝道的设置,采用多点疏散的交通组织方式,可保证过江车流通过沿江中大道以及与其相连的东西向道路(民德路、中山西路、朝阳中路、朝阳南路)快速分流。

  值得一提的是,东岸互通内在设置了一处水下疏散点,隧道内出现车辆拥堵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引导和分流车辆。此外,一旦隧道内出现紧急情况,人员也可以通过水下疏散点的逃离通道,直接从江底到达赣东大堤上。

  市民在沿江中大道快速路,或是中山西路、朝阳中路等道路驱车,可以很快抵达红谷隧道东面入口,进入隧道之后,最快3-5分钟穿越赣江,然后从西出入口驶上红谷中大道或是丰和中大道。(记者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