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题报道之一
天圆网讯 近年来,南昌市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以“生态优先”为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注重突出生态建设,“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创森就是创优”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坚持绿色发展 重视生态保护
据悉,湾里区是我市唯一一个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两块“国字号”招牌的县区,素有“小庐山”和南昌“都市花园”之称,是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3.67%,城市绿化覆盖率49.7%,绿地率45%,乔木绿地率37%,森林覆盖率居全市第一、列全省前茅,是南昌独一无二的“氧吧”和“绿肺”。
花香四溢、流水潺潺。记者刚走进在湾里区梅林镇西昌分场,就感受到了自然的亲近。原本泥泞不堪的街面铺上了水泥,民房前后堆积杂物的空地种上了香樟和桂树,村里的休闲广场栽培了各色鲜花。生活在这里就像置身花园一般。
“现在感觉挺好,像个小城市、像个小花园一样。感觉好,现在都不想出去了,在家里环境好。”今年60多岁的西昌分场职工高名腊说道,以前村子里绿化并不好,到处是破败景象,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村民都在家呆得不舒服,想着法子往外跑。如今,村里的变化改变了高名腊“想往外走”的念头。
近年来,湾里区先后实施了森林林相改造和森里村庄的打造。把湾里区绿化工作重点放在了“添花、增色、造景”三个方面。湾里区梅岭镇的西昌分场也在绿化改造的过程中变了模样。“这两年我们增加了3000多棵树,主要是桂花树,在主路、死角我们都种植了。在景观这一块我们以游步道、水系打造、立面改造,营造了一个树成景、四季常青、生态和谐的村庄。”湾里区梅岭镇西昌分场场长高冬文告诉记者。
变荒地为宝地 打造生态水文化
沿着梅岭景区的盘山公路驱车北上,大大小小的湿地星罗棋布、点缀其中,给梅岭林海的绿,增添了几分灵动。今年,太平镇投入200余万元,将集镇入口处60余亩荒地打造成为秀丽的湿地公园,通过周边山坡砍杂、水塘清杂、水面清理、林相改造、亲水栈道及游步道建设、铺设草皮等方式,形成了“春景秋色”的生态湿地。如今,架溪湿地公园共有银杏、三角梅、睡莲、美人蕉等各类植物18种,太平镇还将沿线垃圾桶统一更换为生态植物垃圾桶,极大地维持了湿地公园“绿色明珠”的原貌。同时,通过水生植物的种植,有效地净化了水质,提升了太平镇“绿水青山”的整体形象。架溪湿地公园俨然已经成为该镇展现生态环境的新平台和新窗口,游客可以在太平镇入口处踱步,沿路体验到“漫游太平”的绝佳感受。
“架溪湿地公园的建设,能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我们湾里的生态环境,绿树成荫、春景秋色的生态景色让游客感觉到太平能观赏生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我们的水文化。”湾里区太平镇副书记夏辉告诉记者。
湾里区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之所以能够坚实地迈出每一步,就是因为市委、市政府提出对湾里实行差异化考核,改变“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湾里区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的意见》,弱化经济指标,突出生态保护,建立绿色GDP考核指标。
“围绕‘都市森林公园’的发展定位,近年来,湾里区以山上绿化、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景区景点绿化、村庄绿化等工程为载体,通过引种景观林木、常绿林木、色叶林木,整合林地、景点双重资源推动湾里绿色生态‘华丽转身’。”湾里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反金说道,“另外,我们先后建设了碧桃园、杜鹃园,彩叶林等一批林相改造项目。在景区实施了七色花海的项目,使湾里初步形成了“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自然景观。”(记者 胥岩)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