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前来后对父亲进行批评教育,此事引发社会争议。以此为内容,写一封800字的信。可以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2015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

  (一)容易并难着

  写信会让人想到《曾国藩家书》,或者是鲁迅先生写给的大量书信。其实从众多名人书信来看,一封好的书信不是简单地流水账叙事,也不是矫揉造作的三言两语寄托思念,而是会涉及一些关于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陈述观点,表达立场,而且篇篇佳作,不失为精品杂文,或者是文学气息浓厚的散文。

  《左传·隐公四年》中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这个故事就是后来有名的“大义灭亲”,那么其实,作文给的一段素材类似于现代版的大义灭亲。

  今年作文题是写一封信,关于“大义灭亲”。第一眼看过去,感觉有点怪异,考生似乎觉得写信很轻松,初中生水平,其实不然,特别是要写出新意得到高分确实要斟酌揣摩。

  那么就从这个作文题目的优劣来看,今年的题目是个能测试考生水平的题目,但不是一个优秀的题目,太过中庸。从难度系数上来看,今年的高考题目不难,可是有不少考生还是说难。有考生说“练了三年议论文,让我写信”,那么玄机就在于,其实这就是一篇议论文,只不过是用书信体来包装了一下而已。

  (二)写什么

  今年的江西高考作文三个关键词,应用+议论文、开放性+思辨性、社会热点。写信是应用文体裁,而信的内容是篇议论文。作文的主题是开放性的,但同时具有思辨性,闭合有序,收放自如,考生最好的办法是运用矛盾两个方面来综合结构,对事件进行解读。而举报交通违法违规,这个话题是当今的社会热点,又贴近考生实际,这样考生构思就相对容易,不会下笔无措,找不到立场和定位。

  当然今年高考考生要写的这封信,也不是简单的正确的废话,而要发挥文字的温暖,体现文字的力量,这封信的功能大概分这么几种类型,劝慰开导、赞美肯定、价值评判、建议感悟等。

  这封信的客体是故事里的三个人物之一,父亲,女儿,警察。这封信无论写给哪个人,一定是要有理有据,论证严谨,有说服力,同时还要动之以情。可以给父亲写,剖析女儿大义灭亲举报父亲的意义和作用;可以给女儿写,赞成或反对女儿举报父亲的行为的理由辩说,比如“我不赞成你的做法,但我誓死捍卫你对法律的忠诚”等;也可以给警察或者有关部门写,对警察执行公务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行为的感谢,或者对警察今后执法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教育违法违规行为的建议和期待等。无论写给谁,都要围绕着法律、道德、亲情、个人四个层面的关系来构建。那么总而言之,这封信可以写表扬信、批评信、建议信、感谢信、探讨信等多种主题类型。

  (三)出题意图

  一是依法治国背景下,我们作为国家的一个单一个体,公民个人如何能够依法依规办事,尊法守法,如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法律和人情的博弈中如何获取平衡?道德与法治博弈中,如何找到合理定位?这是命题者需要考生思考的意图。

  二是生命安全与亲情如何权衡。女儿为了父亲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没有犹豫选择了报警举报父亲的违规行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提倡正能量的做法。那么命题没有要求考试只写对错,而是开放式多角度让考生挖掘和思考。

  三是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如何在多重角色扮演中找到合适的定位。与其说是一篇应用文写作,还不如说是一篇议论文写作。出题者最终的目的是想让考生从事件中去解读、评议,以达到考试自己的思想境界,为人处事,道德品行上提升一个层次。

  四是在互联网阅读碎片化时代下,出题者试图通过最简单的书信交流,重拾对人性的美好价值坚守。似乎有一些出其不意,却又情理之中,因为在微信、短信大行其道的时代,书信已经陌生。通过书信来化解冷漠的人情世道,变得十分有意义。

  (四)注意点

  一是不要狭隘的站在女儿的立场给父亲写一封信,也不是站在父亲的角度给女儿写一封信,那么应该是立足考生的立场给他们写一封信,第三视角看世界。要审视和评判这一事件,而不是陈述和复述这一事件。

  二是注意书信的情感控制和角度立场,不能把多重立场混淆,一会儿赞成这个,一会儿又说那个不对,以至于这样的书信四不像,不知道是想提建议还是想赞赏女儿的行为,情感主线不明确,失去了书信的沟通交流意义。

  三是既然要求是写一封信,那么就要有书信的格式,必须有严格规范的格式体例,称呼、问候、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等要素,只要不透露考试真实信息,都要写上,否则就会丢分。

  四是张弛有度,写这封信一定要考虑到父女关系的人性化因素,切不可用道德的大棒来挥打别人,更要避免出现“文革”时期“群众斗群众”的极端做法。毕竟,举报不是法治中国的抓手,道德钳制和法治约束的自律才是真正方式。也就是说,家庭幸福和法律法规内在上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