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留学日本,精通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他参加过爱国民主革命,也曾任过大上海《国民日日报》的翻译,译出过《拜伦诗选》和雨果的《悲惨世界》这样让人耳熟能详的世界巨作。他还精于绘画、诗词、佛理。是的,总之他多才多艺,是个真才子,他似乎活得很随意:抽雪茄、嚼牛肉、吃摩尔登糖,出世又入世,身边还围了那么多好看的红颜知己。

  但他却孤身一人,来去无影,天马行空。后人戏称他为情僧、诗僧、革命僧,还因为嗜糖如命被友人称之为“糖僧”。到最后他还因为贪吃糖而要了性命,他就是那段短暂而传奇的民国历史里,不能被人遗忘的传奇之一,他叫苏曼殊。

  苏曼殊以才气、灵性和浪漫,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襟怀潇洒,磊落不羁,遗世独立,并在文学界赢得了尊重。他的生前身后都受到无数人的击节称赏。钱钟书在《围城》里借董斜川之口说:“东洋留学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公度。留学生不知道苏东坡、黄山谷,目间只有这一对苏黄。”这话也道出了诗僧苏曼殊与著名诗人黄遵宪先生曾是最受留学生追捧的文人,他们的癫狂才气与不羁,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说起来苏曼殊是属于那个时代,带有悲剧性色彩的传奇人物。他的父亲是广东省香山县人,任茶行的买办,常年定居日本横滨,娶日本女子河合仙为妻。后来与妻子的妹妹河合若(子)暗度陈仓,生下的孩子便是苏曼殊。

  1889年,父亲把年仅6岁的苏曼殊带回国。尽管苏曼殊出身于富裕之家,却因庶出私生子的原因,在大家庭中一直被亲人冷落和歧视。

  年仅12岁的苏曼殊,无奈被父亲寄养于寺中,削发为僧。幸好寺中长老看苏曼殊聪明伶俐不由喜爱,在诵佛之余就督促他读书,并让他学习英文,为苏曼殊日后的诗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苏曼珠毕竟是个孩子,还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天天吃素怎么能够忍受。有一次,他偷吃肉食犯了戒规,于是,被师傅请出了庙门。

  苏曼殊便也回到尘世,开始自己动荡颠沛的生活,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与许多女性有过感情上的纠葛,民国文人刘成禺的《世载堂杂忆》中载,苏父尚在世时,曾早早为苏曼殊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孩,贤淑多才,双方很是郎才女貌般配的样子。

  然而女方势力,随着苏父过世,苏曼殊出家,两家人也不再提起这门亲事了。但提或不提,该相见的人总是会相遇的,在苏曼殊15岁的时候,每日在广州街头卖花,想积攒些银子做路费去日本求学并需找自己的亲生母亲。

  据说有一天,苏曼殊卖花经过一户大宅门前,恰好这户人家有一个小丫鬟来买花,是认识苏曼殊的,并把遇见苏曼珠的事情告诉了自家小姐。那名小姐大约对于苏曼殊是有些记忆的,眼见他有苦难,心生同情赶紧出来问苏曼殊究竟有什么困难。

  苏曼殊说:“惨遭家变,吾已无意再谈红尘爱恋之事。”又把自己想要东渡日本寻母的事情告诉了小姐,大约有些缘分是注定的,或者,说情窦初开的小姐看着眼前男子是心动的。

  后来的桥段比较象狗血小说里的情节,小姐解下自己随身佩戴的价格不菲的的碧玉送给苏曼殊,让他找家店铺卖了作为东渡寻母的盘缠。苏曼殊感动的谢过于是用卖玉所得的钱前往日本。

  苏曼殊有个多情的人,但他的出生就已蒙上抹不去的羞耻,然而像不少诗人一样,诗人的悲观脆弱和敏感,使把感情看得比生命还要贵重的他在不能善终的感情里万念俱灰。

  比如在日本,那年苏曼殊此时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期,苏曼珠遇见了一个叫菊子的美丽女子,然而菊子是歌姬,他们的恋情想当然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指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啦。

  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于是回到广州,此时的苏曼殊没有忘记多年前那位和自己有过婚约的并救助自己去日本的小姐,于是踏着夜色去敲门,却被告知该女子却早已患疾辞世了。闻知噩耗,苏曼殊既怅然泪下,又感伤自己多舛的身世,泪奔于心。

  苏曼殊将这样的悲伤赋予自己的诗中:“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以后曼殊又以自己这段经历为素材,创作了著名的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感情灰暗的苏曼贞又一次出家,皈依佛们。

  情爱,是苏曼殊一生中看上去最美好的风景,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隐痛。苏曼殊渴望真爱,却又怕自己被感情迷失了方向,即使留恋青楼他也只是喝花酒吟情诗谈笑水粉间,也总在接近爱情时候又怆然而走。

  他好像没有安全感,内心永远九曲十八弯在犹豫纠结该享受还是该别离。最后再自己痛下决心一刀割断了灵与肉之间最热切的呼应,比如他曾经还和秦淮河畔一个叫金风的烟花女子情投意合,相见恨晚,此女大概类似小凤仙,温婉大度,这自然也给苏曼殊带来了短暂的欢乐和灵感。

  但因为他同这名叫金凤的女子的情爱却只局限于精神上的柏拉图,从未越雷池半步。最后,金凤也忍无可忍了。哪个女人对于所爱的人都有渴望有激情,希望被他爱被他拉着手走一段不会分开的旅程,所以到最后,这位希望在爱里得补到安全和渴望的女人在思念的煎熬里也渐渐死心绝望,最后不告而别了。

  没有人知道苏曼珠心里的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渴望爱,却也害怕爱,玩世不恭的正如他自己诗里写道: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或者此生,苏曼殊的道路就是这游戏人间的状态下他却依然不快活,他的内心始终是寂寞彷徨的,无人能懂也无人走的进,他一个人就这样用癫狂的笑和乐来掩饰自己的苍凉和辛酸。

  人来人往都是风景,他是透明空气里包裹着孤独的人,在这个时光做成的琥珀里面唯有自己和自己相依为命。

  感情的流离给力苏曼珠诗歌里哀婉的鸳鸯蝴蝶,苏也让曼殊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画僧。

  苏曼殊曾做《写忆翁诗意图》,配诗“花柳有愁春正苦,江山无主月自圆”,其亡国之痛溢于纸面。苏曼殊作画,不仅为抒写怀抱,还想以此为反清革命作出更多贡献。1907年章太炎等人在东京办《民报》遇上经费困难,苏曼殊主动提出卖画筹钱以解困。这也说明苏曼珠动荡的内心是有着激昂的热血和悲悯的灵魂的。

  就是这样的苏曼殊其实骨子里却还是珍藏着孩子气的天真,纯朴得象一抔泥土,清亮得象晶莹的露珠,历尽坎坷而永远不谙世事说的就是他那样的人吧?

  这样的苏曼珠自然是随性的丢三落四的,忘形比记性好的,当时《太平洋报》总编叶楚伧,曾想请苏曼殊作《汾堤吊梦图》,苏曼珠倔脾气也像孩子就是不答应,于是叶主编想到苏曼殊的弱点巧妙的设计了他一次。

  叶主编有一天闲谈时故意随意告诉苏曼殊,上海新到一批外国五香牛肉,自己好不容易购得三斤,还有摩尔登糖和吕宋烟和好酒,想要品尝可来编辑部找他,苏曼殊是有名的花和尚,吃肉是乐趣之一,听说美味在等他,就如同有佳人有约一样赶紧痛快赴约,叶楚伧在他到来之后随即锁上房门,大笑:曼殊兄,你若不完成《汾堤吊梦图》,就别想出来吃美食。

  苏曼珠自知中计,但一想好好酒好肉在召唤便欣然完成了画作啦。

  鲁迅谈论苏曼殊时,也说到过苏曼殊的喜欢吃,他说:“朋友中有一个古怪的人,有了钱就喝酒用光,没有钱就到寺里老老实实地过活,这期间有了钱,又跑出去把钱花光。与其说他是虚无主义者,倒应说是颓废派。”

  隔着近百年的时光流转望过去,读苏曼殊依然让我百转千回,他看上去自由不羁,却仿佛从未开心,所谓酒肉穿肠过,糖僧不是佛,苏曼珠像雕花和湖水一样脆弱 一样坚强,像菩提像晨钟一样安详一样悲悯,也许万人万佛,佛即是情本身吧?

  所以苏曼殊空有剑胆琴心,看的透着水月假风月,却渡不了自己宿命的戏梦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