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西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落下了帷幕,曾经获得过大满贯双打冠军的中国选手彭帅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单打冠军。尽管本次比赛除了彭帅、郑洁两位国内明星外并没有来什么外国一线的大牌网球明星,但这仍然是江西有史以来举办的最高水平、最高级别的国际性网球比赛,着实让南昌的网球爱好者过了一把现场观摩职业球员比赛的球瘾。借着这次比赛的举办,江西似乎一步进入中国网球发展的重点区域,或许对推动江西网球运动的发展将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体育向来就是一张推广城市或国家的最好名片,体育的发展也大致反映出一个城市或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中国最有名的两座城市北京和上海分别都有重要体育赛事为其擦亮招牌:北京举办了奥运会,常年性国际比赛有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赛等,上海有F1,有上海网球大师赛、国际田径大奖赛等国际重要赛事。江西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相比自然难以相提并论,在体育事业发展上也不可同日而语,前几年举办的“七城会”已经是江西举办的最高级别的赛事了,本次引进国际网球公开赛,对提升江西在体育领域的影响力多少有些帮助。不过,仅举办赛事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七八年前,澳网组委会就曾为上海做过一次抽样检查,得出结果是,上海约有网球人口60万,现在的数量接近百万了,什么是网球人口呢?是指每周至少从事一次网球运动的人口数量,以这个标准来统计,南昌的网球人口估计目前还不超过1万人,不足上海的百分之一,即使面对江西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的决赛,现场的观众上座率也就六七成。因此,要推动江西的网球运动的发展,一方面要引进一些高水平的赛事,调动人们对网球运动的关注,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方式引导人们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合理布局公共网球运动场地建设,逐步扩大江西网球运动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江西进入中国网球发展的重点区域。

  在整个中国,网球运动也还谈不上普及,究其原因在于网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群众性基础并不深厚,相对于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群众性体育项目来说,中国网球运动是一个后起之秀。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网球运动的场所建设相对不足,南昌全市现有的网球场地也就两三百片,而且多数集中在大学校园里,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大众网球场地非常稀少,严重制约了南昌群众性网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不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南昌有些中高档楼盘开始以自己建有网球场地作为一种营销手段,以吸引中产阶层中的网球爱好者们,可见地产商也发现了网球运动的吸引力,这对推动江西网球运动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在西方,网球是中产阶级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在欧洲,甚至有人将网球运动称为“第一运动”。在上周公布的世界最具商业价值运动员排行榜中也看到,排名首位的是网球天王费德勒,排名前十位的有三位是网球运动员,除费天王外,还有莎娃(第四)和李娜(第八),足球领域两名最具号召力的明星C罗和梅西,均排在李娜之后,也足见网球运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足球、篮球运动的高对抗性、易参与性,使它们成为青少年喜爱并积极参与的体育项目,而网球,往往是成年人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有人称网球运动是“绿色的鸦片”,意思是说,当你一当迷上了它,就会欲罢不能。网球运动自然有着它非凡的魅力和乐趣在吸引着人们去追随它,令爱好者欲罢不能。绿色的场地,嫩黄的网球,球拍与球接触一刹那的清脆的声响,优美的飞行弧线,巧妙的线路与落点的变化等等,使得网球运动既有一定的对抗性,又有着良好的审美趣味,既可表现高超技巧,也可展现优美身姿,既可进行激烈的对抗,也可以体味轻松的休闲娱乐。网球被称为是一项可以从5岁一直打到80岁的体育运动。我认识的一位离休的老领导,如今已七十多岁了,但她每天都要坚持打半小时网球,她说,如果有一天没有挥拍,没有听到球与拍相击的声音,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看来中“毒”颇深。

  世界网球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就算四大网球公开赛中的温布尔顿、法网、美网,也都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比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大体育盛会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历史都要更久远一些。一年一度的四大网球公开赛是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单项体育赛之一,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受到西方中产阶级的狂热追捧。当年李娜为亚洲网球首次夺冠后,欧美国家的媒体对这一事件也高度重视和关注,称这是中国体育的一次历史性的胜利。从世界的范围来看,也许可以这么说,我们在乒乓球世乒赛夺得十次冠军,也没有这李娜在大满贯夺冠给国际体育界带来的震憾大、引起的关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