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

创作背景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余华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后来,余华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余华,于是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品悟经典
余华说:
正如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于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我看着那条弯曲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见我儿子赤脚跑来跑去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家珍像是睡着一样,脸上看上去安安静静的,一点都看不出难受。谁知没一会,家珍捏住我的手凉了,我去摸她的手臂,她的手臂一截一截地凉下去,那时候她的两条腿也凉了,她全身都凉了,只有胸口还有一块地方暖和这,我的手贴在家珍的胸口上,胸口的热气像是从我手指缝里一点一点漏了出来。她捏住我的手后来一松,就瘫在了我的胳膊上。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荡,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这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势,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畅所欲言
这个周末,知行,等待与你一次完美邂逅,畅聊《活着》的前世今生!
活着是段旅程:幸福着,痛苦着
3月28日10:00——11:30
南昌知行空间(南昌大学前湖校区)
新建县城开国际学园B3栋1单元202室
其他信息
编辑短信“姓名+学校/社会职业+读书会”至18702601289
联系方式:微博@南昌知行空间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