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纪洪 记者 吴跃强 昨天,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我省围绕南昌、九江、赣州积极培育建设南昌大都市区、九江都市区、赣州都市区。同时,加快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支持县城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城镇,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健康发展。

  大都市区:

  培育南昌大都市区,九江、赣州都市区

  南昌大都市区:构筑以南昌都市核心区为主中心、抚州为副中心,周边县(市)域中心城市和一批重点镇为支撑的空间发展格局。

  九江都市区:按照“北部沿江重型产业、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与物流、南部生态休闲旅游”的格局优化产业布局。

  赣州都市区:加快赣州市辖区、赣县、上犹的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布局若干大型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统筹铁路和公路枢纽布局;在外围城镇组团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具有区域辐射影响力的金融贸易中心、职业教育基地、旅游服务中心,并做好战略空间预留工作。

  我省以加快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为重点,加快建设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见图)。

  县城建设:

  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小城市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使县城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阵地,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小城市。

  我省提出,重点开发区域的县城,形成若干地区次中心城市,打造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新型城市。

  农产品主产区域的县城,培育壮大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商贸服务等产业,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及吸纳农村人口进城定居能力。

  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的县城,科学有序发展矿产资源加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限制城镇发展规模,加快完善市政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公共服务中心。

  特色城镇:

  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建设为卫星城

  我省提出,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省级示范镇、百强中心镇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创新发展机制,建成一批人口较多、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重点示范城镇。

  同时,加强大城市周边小城镇与城市的统筹配套发展,逐步建设为卫星城。支持具有特色产业、生态魅力、历史文化积淀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各具魅力的特色镇。

  萍乡

  全面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城市、以旅游商贸文化为重点的消费型城市、赣湘边际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经贸合作重要平台。

  吉安

  以吉泰走廊为重点,建设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品(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全国有影响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建成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赣中区域性中心城市。

  宜春

  以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为重点,加快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区,建设全省低碳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国宜居城市、全国知名养生休闲度假胜地。

  新余

  打造国家光伏产业、金属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和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中部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

  景德镇

  重点打造陶瓷及文化创意产业板块、航空及汽车制造业板块,建设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及文化生态旅游城市,振兴千年陶瓷,打造“世界瓷都”。

  上饶

  全面对接长三角、海西经济区,打造光伏和锂电池新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全国光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全国旅游强市、赣东重要增长极和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

  鹰潭

  依托国家级铜产业基地,重点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绿色水工智慧水务、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绿色世界铜都、中国丹霞·道教文化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国家级循环经济城市。

  抚州

  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海西经济区,构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区、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临川文化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区,打造南昌和闽台地区后花园,建设赣闽边界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