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虽大幅降温降水,但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经过前几天的清理,主椁室东室下层的大部分文物都已经显露出来,在进行三维扫描之后,将进入文物提取阶段。而在文物保护站内,专家们也在对最受关注的竹简、木牍等文物进行应急保护。

  主椁室开始三维扫描

  从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东面下层显露出来的文物来看,大部分以漆器为主,这些漆器的用途主要集中在生活用具方面。在现场,工作人员不断对其喷洒纯净水,以起到对文物的保护作用。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告诉记者,对文物进行保湿工作,是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物长期处于饱水状态下,如果突然进入脱水状态,文物会迅速毁坏。” 同时,根据清理的进度,工作人员要进行多次的三维扫描,在精确定位整个文物的叠压分布和形状后再进行文物提取,也为以后文物考古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张仲立表示,目前整个清理和三维扫描工作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将进行文物提取工作。主椁室的文物发掘工作预计在春节前全部结束。

  临时文保用房达4000平方米

  临时文保用房位于南昌西汉大墓的西侧,占地约4000平方米,文物被发掘出土后会立即转入这里进行应急处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金属文物保护专家杨小林告诉记者,南昌西汉大墓出土的一些鎏金器物和一些相对薄胎的器物保存情况都不是特别好。各种青铜器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应急保护。在完成应急保护后,文保人员还会把这些文物送进实验室进行更好地保护。

  由于埋藏环境的干湿变化和土壤性质,部分文物出土时残缺程度较大。工作人员需要对每一件青铜器建立应急保护修复档案,采集其尺寸、重量、完残程度等重要信息再进行保护处理。相对于青铜器来说,脆弱的竹木漆器的保护更加困难。工作人员对出土的竹简、木牍及漆木器做饱水、遮光、防霉等处理,防止微生物的滋生。记者在其中一间库房看到,一些漆器做完饱水处理后就保存在这里。文物保护组组长管理介绍说,因为南昌西汉大墓的文物埋藏环境是水浸状态,所以文保人员就要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埋藏环境,“文物在干湿转化的过程中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出土竹简正在加固

  此前,南昌西汉大墓出土的近3000枚竹简、木牍,一直备受外界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竹简清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但是由于主椁室曾经坍塌、浸水,竹简损坏严重。为了尽可能减少清理过程中的损害,考古人员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因此修复进展比预定计划更慢一些。

  在南昌西汉大墓文物保护工作站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钢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塑料盒,里面浸泡着考古人员前不久清理出的一片片竹简。这些竹简每片只有大约0.5厘米宽,比我们平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竹简形状要窄得多、薄得多。来自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竹简修复专家吴昊告诉记者,在清理完成之后,通过红外扫描识读,这些尘封了2000多年的古代文献都可以重见天日。在脱水、脱色处理后,这批竹简上的文字用肉眼就能识别。

  昨日,吴昊正在实验室里紧张忙碌着。这几天,他们的清理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最外面那层竹简都是坏的,强度很低,竹签放上去稍微动一下,它就会碎掉,文字就没用了。所以现在必须要先进行加固。”为了顺利取下损坏严重的竹简,吴昊和同事们正在进行一次次加固试验。

  “我们会调配加固的药水、试剂,我们先在竹笥残片上做一些实验,成功以后,再对竹简残件进行加固。”吴昊表示,“我们会用一个有机玻璃,中间挖个槽,然后把竹简放进去,在外面搞个薄的透明板,像行李箱一样盖上,最后封起来。这样以后进行研究或者展览的时候都比较方便移动,运输时也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关新闻:

  专家揭秘海昏侯墓五大谜团 当时倾尽国力修建墓园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区征地 观西村迁坟900棺

  西汉海昏侯墓主墓修建为大工程 专家称倾尽国力

  组图:南昌海昏侯墓发现孔子像和马蹄金 价值不亚马王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