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说屠呦呦获诺奖,饶毅的推荐功不可没?

  答:这是因为,在科学界对屠呦呦还没有多少认识的时候,他做了非同寻常的科普工作。2011年8月22日,饶毅在其博客首先刊登对屠呦呦和张亭栋从中药中发现化学分子的成就,其后他与合作者在《中国科学》发表文章,叙述屠呦呦和张亭栋的工作,称之为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在屠呦呦在科学界没啥名气的时候,饶毅能够对其“力荐”,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赞他“独具慧眼”的原因。

  屠呦呦获奖后《科学网》网友的评论~↓↓

  饶毅的力荐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来

  2011年,饶毅落选院士,8月17日,他发表公开声明,称今后不再选院士。5天后,他发表长文,推荐屠呦呦贡献。当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之所以这样做,是“最近自我的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推动两位前辈科学家受到重视,“如果我们大家努力使他们能在有生之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才是我第一身份导致的小事件通过第二身份而带来的意义。”

  在那篇题为《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的文章发表后,饶毅明确告诉媒体,取这个标题只为吸引眼球,他想做的只是把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到屠呦呦和张亭栋两位前辈科学家身上,并希望能够推动二人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他说,文章的主旨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他要介绍的两位人物年龄都较大,其中一人还在病中。“他们做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

  不仅如此,9月19日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100万元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张亭栋教授,也与饶毅等的大力推荐不无关系。

  饶毅在全职回国前,就多次对中国的教育科技问题提出直言不讳的批评。在施一公回国后,两人开始联合发表文章,直陈中国教育科技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成了最知名的批评者,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建议。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