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搞不出的东西,中国人不一定就搞不出来”
完全原创的硅衬底LED创新风暴,从2003年开始。
这一年,在蓝光LED实现产业化后,江风益也成功完成腰椎手术。重新恢复活力的江风益决心甩掉跟踪的影子,寻找发光材料新的技术路线或途径。
正是在这次风暴中,江风益表现出非凡的创新勇气和能力。
他向南昌大学提出借款2000万元,承诺5年归还。学校果断从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4500万元拨款中,划出1945万元用于LED研发。
起初,江风益选择了氧化锌半导体发光材料。然而经过一年的探索,发现生长空穴导电的P型氧化锌半导体材料非常困难,且稳定性不够好,于是果断放弃。
江风益又把目光投向几乎被判死刑的硅衬底LED研究。这是LED产业发展中的世界难题。30多年前,美国等国的科学家在不断的“冲击”中,渐渐失去了信心……
“发达国家都搞不出来的东西,我们还是不要白费力气了。”当时,有不少质疑声。
“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一股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在他心中喷涌而出:“外国人搞不出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不一定就搞不出来!”
志比精金,心如磐石。
不到半年,江风益入门了,很快做出有一定显示度的硅衬底LED样管。此后,国家863纳米专项、国家电子发展基金等相继资助硅衬底LED的研发。经过3000多次的试验,硅衬底蓝光二极管材料及器件于2006年研制成功。
而江风益的高投入也带来了高回报:当初向学校借的1945万元,几年后演变成了高达3200万元的新技术成果转让费。
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立即推动产业化,是江风益成功的秘诀:和王敏等技术管理人才一道创建晶能光电,引进金沙江创投等7家风险投资基金。晶能光电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推出硅衬底LED芯片的生产企业,走出了一条区别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LED的技术路线。
“许多在实验室表现完美的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一项新技术在实验室里已完成98%,剩下2%所要耗费的精力、资金,很可能远远超过之前的98%。这个时候,就需要真正经得起风险、有资金实力的投资机构与高新企业携手,边出产品,边提高性能,一起走过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漫长过程。”谈起这样做的初衷,项目第二完成人刘军林说,江老师在学校所有实验室里的设备,实际上都是小型生产化设备,这样做便于今后产业化技术转移。
艰苦的付出,博得了同行的高度肯定。
“中国半导体照明将在世界杀出一匹黑马。这匹黑马就是南昌大学的江风益教授。”中国工程院陈良惠院士不吝褒奖。
作为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的成功典范,晶能光电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业》杂志评选为2011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之一。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2)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