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造的历程:创造而非制造
如果说“中国芯”是一次技术创新,那么造芯则是又一次生产力转化创造。
2010年,科技部批准依托南昌大学团队组建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工作企业化”是江风益的又一创新性制胜“宝典”。他采取“关键技术科研人员攻关,操作实验交给工人和生产线”的方法,教会工人来做“研究”。科研人员把实验程序编好交给工人,工人24小时3班实验不停歇,第二天一上班数据就摆在桌上了。这一机制明显加快了攻关进程。
躺在实验室里的“中国芯”没有生命,真正产业化才是国际竞争力。2006年,晶能(江西)光电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开始了硅衬底LED技术的产业化之路。试生产时,各种功率产品生产标准不一,合格率非常低。3个月没日没夜地反复试验,一个个技术瓶颈被打开。
2009年,晶能光电在全球率先实现硅衬底小功率LED芯片量产;2012年,又实现硅衬底大功率LED芯片量产,这标志着硅衬底LED技术产业化的成熟,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将其列为年度新闻事件。我国在硅衬底LED领域因此占据了技术和产业化两大高地。
产业化最艰难时,一批海归人员毅然回国加入晶能光电。他们说:“我们是中国人,在国外学习,为的就是有一天照亮中国自己的LED产业梦!”
如今硅衬底蓝光LED技术的产品用户超过300家,几乎覆盖全部照明领域。中国芯,中国造,晶能光电CEO王敏博士说:“DVD的覆辙不会在LED产业上重蹈了!”
最全面的江西生活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江西(微信号:zuinanchang)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